[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0719.0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董虹;陈楚章;黄宏;谢刚;程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42 | 分类号: | F24F1/42;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陈懿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空调 冷凝 回收 再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体式空调,具体地指一种分体式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舒适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都希望在满足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前提下,环境温度更为适宜,而空调无疑是这一要求的最佳选择,基于此,空调在我国的使用已达相当水平,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拥有量分别为150台/百户和30台/百户。在这么多的空调中,80%以上的用户都选择分体空调,分体空调已成为空调市场的主流。
尽管空调给人们带来了凉爽和舒适,但空调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目前处理这些冷凝水的方法大多是直接将其排放到室外,特别是办公大楼、酒店、高层住宅楼的分体式空调冷凝水的无序排放,既污染环境、影响建筑外观,又产生让人避之不及的“空调雨”,同时夜间的水滴声还会影响人们的睡眠,所以,怎样处理这些冷凝水已经成为业内面临的重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便捷、既可以有效解决冷凝水随意排放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分体式空调的工作效率、经济节能的分体式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分体式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的安装位置高于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底部设置的接水盘通过第一冷凝水管与室外机顶部设置的漏斗槽相连,所述漏斗槽与室外机的冷凝器翘片之间设置有吸水海绵层,用于将室内机流出的冷凝水均匀分撒在室外机的冷凝器翘片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漏斗槽内腔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体,用于暂时储存室内机流出的多余冷凝水。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之间设置有蓄水器,所述第一冷凝水管的输出端与蓄水器的顶部相连,所述蓄水器的底部通过第二冷凝水管与漏斗槽相连,所述第二冷凝水管设置有控制阀。
再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控制阀,所述蓄水器内还设置有水位控制器,所述水位控制器包括磁铁浮球、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所述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分别安装在蓄水器的高水位和低水位处,并均与电磁控制阀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室内机安置位置高于室外机,便于冷凝水按序流动。空调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内机的蒸发器(图中未示出)因冷热交换而凝结水滴,众多水滴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经过室内机的接水盘(图中未示出)、第一冷凝水管进入蓄水器,蓄水器内水位控制器中的磁铁浮球随水位上升,当磁铁浮球上升到高水位时,安置在高水位的第一干簧管受磁铁作用导通,电磁阀得电后开启,使冷凝水通过第二冷凝水管流入室外机中的漏斗槽。漏斗槽内腔底部设置的吸水海绵体将回收的冷凝水匀洒到漏斗槽与冷凝器翘片之间的吸水海绵层,同时,吸水海绵体还可以用于暂时储存室内机流出的多余冷凝水,并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然后吸水海绵层再将这些冷凝水均匀地分撒在室外机的冷凝器翘片上,冷凝水被室外机的冷凝器蒸发汽化。磁铁浮球随着水位下降达到低水位时,第二干簧管被磁铁浮球作用导通,电磁阀断电关闭,蓄水器开始蓄水,进入下一轮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利用冷凝水在冷凝器上的蒸发作用来带走冷凝器上的大量热量,以降低冷凝器的温度,从而使制冷剂加速液化,提高空调的工作效率;并且,冷凝器周围环境温度的降低,可以有效改善冷凝器的工作条件,压缩机工作电流由此而降低,延长其使用寿命。
2、避免了冷凝水无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病菌繁殖、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引发的事故等。
3、产生的经济效益
根据计算每台空调器日工作10小时,可产生约24kg冷凝水,冷凝水利用效率可通过以下数据和计算方法,计算出室内冷凝水水量。
w=ρV△d=ρV(d0-d1)
W——冷凝水量(kg/h)
Ρ——空气密度(kg/m3,取1.2)
△d——湿度差(g/m3)
d0——空气计算温度下的湿度 d1——送风温度下的湿度
V——新风量,夏季采用最低新风比15%
夏季空气计算温度35度,室内要求25度,送风温度11-18度,我们取16度计算Δd查资料得:
d35----空气计算温度为35度时的湿度
d16----空调送风温度为16度时的湿度
d0=d35=36.6g/m3 d1=d16=12.9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0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