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止蜂鸣器振动片工作时弹出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9856.2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魏奉玲;张秀琴;李红元;吴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得利(常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3 | 分类号: | G10K9/13;G10K9/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止 蜂鸣器 振动 工作 弹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式蜂鸣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蜂鸣器工作时防止振动片弹出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式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现有的蜂鸣器(如图1)由塑壳10、质量片11、膜片12、线圈13、铁芯14、塑磁15以及线板16,质量片、膜片、线圈、铁芯、塑磁以及线路板位于塑壳中,线圈绕在铁芯上,塑磁支撑在铁芯上并环绕于线圈的周围,膜片与质量片经过点焊组合成振动片,而振动片支撑在塑磁的台阶上,其上表面通过塑壳内设置的限位柱进行限位。
这种结构的蜂鸣器在工作过程中,接通电源后,交流信号通过绕在支架上的线苞在支架的芯柱上产生一交变磁场,与塑磁提供的恒定磁场进行叠加,使振动片周期性地振动而发出声音。但由于限位柱与振动片之间的间距较大,导致振动片在振动过程中脱离塑磁的台阶发生移位,无法正常振动,造成蜂鸣器的音量偏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止蜂鸣器振动片工作时弹出的结构,对正常工作的振膜片进行限位,阻止振动片在工作时脱离塑磁的台阶位置,确保蜂鸣器正常工作。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阻止蜂鸣器振动片工作时弹出的结构,包括塑壳、线圈、铁芯、塑磁、质量片、膜片、线路板,线圈、铁芯、塑磁、质量片、膜片、线路板位于塑壳中,线圈绕在铁芯上,塑磁支撑在铁芯上并环绕于线圈的周围,膜片与质量片经过点焊组合成振动片,而振动片支撑在塑磁的台阶上,所述塑壳内内壁上设有环形限位台阶,该环形限位台阶位于振动片上方。
环形限位台阶的高度为0.2—0.25mm。
环形限位台阶的宽度为0.2—0.25mm。
采用了上述方案,通过在塑壳内设置环形限位台阶后,减小了膜片端部的振动空间,从而有效防止了振动片工作时位移到塑磁上台阶的外部。
跌落试验最能体现膜片的移位现象,因此通过相同条件下对更改前后的蜂鸣器进行跌落试验,以验证更改后塑壳对膜片振动限位的有效性。具体数据详见下表内的跌落试验对比数据。由数据结果可以得出,更改后的塑壳对膜片振动限位的有效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蜂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止蜂鸣器振动片工作时弹出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中,1为塑壳、2为线圈、3为铁芯、4为塑磁、5为质量片、6为膜片、7为线路板,8为环形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及图3,阻止蜂鸣器振动片工作时弹出的结构,包括塑壳1、线圈2、铁芯3、塑磁4、质量片5、膜片6、线路板7,线圈2、铁芯3、塑磁4、质量片5、膜片6、线路板7位于塑壳中,线圈2绕在铁芯3上,塑磁4支撑在铁芯3上并环绕于线圈2的周围,膜片6与质量片5经过点焊组合成振动片,而振动片支撑在塑磁的台阶上,所述塑壳内内壁上设有环形限位台阶8,该环形限位台阶位于振动片上方。环形限位台阶的高度为0.2—0.25mm,环形限位台阶的宽度为0.2—0.25mm,优选地,环形限位台阶8的高度和宽度均为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得利(常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汉得利(常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