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螺栓及其固定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9521.0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6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韩品连;宋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6 | 分类号: | F16B35/06;F16B43/02;F16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徐年康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螺栓 及其 固定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螺栓及包含该接触螺栓的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螺栓连接因拆装方便、连接强度高而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螺栓能够承受的载荷主要是轴向拉力。在装配过程中,常常需要施加一定的预紧力来产生摩擦力,以抵消工作过程中剪应力的影响。因此,在变载荷作用下,螺栓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部位(如螺栓根部、螺纹根部等)往往承受远超正常工作下的载荷。对此,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工作载荷的情况,选择合适大小型号的螺栓。另外,通过螺栓连接的两个构件之间往往还承受弯曲载荷,这时螺栓根部将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由此可以看出,螺栓头与安装边之间为平面接触结构时,螺栓根部是一个危险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改变螺栓头的接触结构,以削弱动载荷(特别是弯曲载荷)对螺栓根部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螺栓的工作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触螺栓,其包括螺栓头和具有螺纹的螺栓杆,其中,所述螺栓头邻近所述螺栓杆的一侧具有弧形凸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固定组件,其包括所述接触螺栓、螺母和第一垫圈,所述接触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垫圈和待固定的元件,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垫圈邻近所述接触螺栓的螺栓头的一侧具有与所述螺栓头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
其中,所述螺栓头的弧形凸表面和所述第一垫圈的弧形凹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
优选地,在所述螺母和待固定的元件之间设有第二垫圈。
其中,所述螺母邻近所述第二垫圈的一侧具有弧形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垫圈邻近所述螺母的一侧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
其中,所述螺母的弧形凸表面和所述第二垫圈的弧形凹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
有益效果:
1.螺栓杆与螺栓头之间有一个倾斜的角度,不再是直角,改善了螺栓根部的承载能力;
2.螺栓头与垫圈之间为球面接触,所以能够承受来自多个方向的载荷,并因此能够很好地适应复杂动载荷的作用;
3.垫圈的直径比螺栓头大,增加了与安装边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保护零件,并且在垫圈失效以后,可进行单独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螺栓的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固定组件
10 接触螺栓
11 螺栓头
111 弧形凸表面
12 螺栓杆
20、20’螺母
21 弧形凸表面
30 第一垫圈
31 弧形凹表面
40、40’第二垫圈
41 弧形凹表面
50、60 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螺栓10的优选实施例。接触螺栓10包括螺栓头11和具有螺纹的螺栓杆12,其中螺栓头11邻近螺栓杆12的一侧具有弧形凸表面111。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固定组件100包括图1中的接触螺栓10、螺母20和第一垫圈30。第一垫圈30位于接触螺栓10的螺栓头11和待固定的元件50之间,第一垫圈30邻近接触螺栓10的一侧具有与螺栓头11的弧形凸表面111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31。优选地,螺栓头11的弧形凸表面111和第一垫圈30的弧形凹表面31具有相同的曲率。即,当螺栓10和第一垫圈30配合时,螺栓头11的弧形凸表面111能够与第一垫圈30的弧形凹表面31贴合。优选地,在螺母20和待固定的元件60之间设有第二垫圈40。
如图所示,接触螺栓10的螺栓杆12穿过第一垫圈30、待固定的元件50、60上的孔(例如,元件的安装法兰部上的孔),然后穿过第二垫圈40与螺母20螺纹连接,从而将待固定的元件50、60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