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坐骑式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9310.7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3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自昱 |
主分类号: | B62M1/02 | 分类号: | B62M1/02;B62K19/00;B62K21/00;B62J1/00;B62J1/18;B62J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41 天津市鞍山***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坐骑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交通工具,具体为一种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只适合站立式骑车,而站立式骑车存在许多不足,一是由于车座较小,造成骑车人的臀部受力过于集中,使这部分肌肉的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起臀部不适或引发某些疾病;二是骑车时需要身体前倾,使手腕受力过大,容易引起手腕疼痛或损伤;三是,由于骑车时主要是向下用力蹬车,蹬车的驱动力受体重的制约,腿部的蹬力不能充分发挥,使自行车的行车速度、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均受到影响;四是,骑车时人的腰背部没有承力点,只能依靠手部对车把的握紧力来平衡或支撑蹬车力对身体的反作用力,使得从脚、腿、腰、腹到胸、臂和手等全身肌肉紧张,导致骑车容易疲劳。
这些不足都可以通过坐着骑车的方式得以克服。因此,坐着骑车是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而为此所面临的问题,一直没有创造性地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现有的自行车都不能满足坐着骑车的要求。
常见的自行车是一根竖直梁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车座和曲柄链轮,这种竖直梁结构使车座与曲柄链轮二者之间的前后距离比较短,不适合坐着骑车。其他改进的自行车,一种形式是曲柄链轮位于前轮的前上方,这种结构使得车座距离曲柄链轮太远,只能半躺着骑车,造成视线过低,视野不好,颈椎向前弯曲过大,容易引起颈部疲劳,相当于躺着工作,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第二种形式是曲柄链轮位于前轮的上方,导致身体重心太高,行车不稳和操纵困难;第三种形式是曲柄链轮位于前轮的一侧或者直接驱动前轮轴,这种结构骑车时双脚妨碍前轮转向,高速转向时存在安全隐患;第四种形式是车座椅和曲柄链轮都位于前、后轮之间,导致车体过长,使用不便,实用性差。其他形式的车也都有诸如问题。
此外,坐骑式自行车还存在一个通病,就是由于脚蹬与车座椅之间的前后距离较长,相当于车座椅相对后移,为了保持车把与座位之间的舒适位置,须要采用向后延伸的加长车把。而加长车把的转向半径较大,转向时会使车把手柄的位移弧度过长,也会使双手的摆动幅度过大,导致车辆的操控难度增加,甚至,因受手臂长度的制约,造成转向不足而引发行车事故。
这就是坐骑式自行车长久以来不能普及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乘坐舒适、操控方便的坐骑式自行车,以实现坐骑式自行车的真正普及,满足人们坐着骑车的长久愿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
方案一:自行车的车架上安装有后轮、曲柄链轮机构、车座椅和车把套管,前叉和车把通过车把套管结合并与车架连接,前叉下端安装前轮,前叉上部装有前轮护圈;车座椅位于后轮的上方,曲柄链轮机构位于后轮的前方,链条连接曲柄链轮机构与后轴飞轮,车把为后倾式加长车把,其特征在于车把与前叉通过转向放大机构连接,具体结构为车把套管内装有行星齿轮机构,其中的齿圈固定在车把套管内,行星轮和行星架与车把连接,太阳轮与前叉连接。当车把带动行星轮转过一定角度时,太阳轮带动前叉能按相同的方向转动一个更大的角度。
本方案使曲柄链轮机构上的脚蹬、车把上的手柄和车座椅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合理,符合坐姿骑车时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具有坐姿端正、乘坐舒适、蹬车得力和操控方便的优点,还具有双脚不妨碍前轮转向、身体重心高度适当和前后轮距短、结构紧凑等特点;车把具有转向放大功能,可以在双手摆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转向角度,具有操控平稳和转向灵敏的优点。
方案二:以第一方案为基础,转向放大机构的结构为:车把与前叉的相互结合部位分别设有车把齿轮和前叉齿轮,车把齿轮的直径大于前叉齿轮的直径,两个齿轮利用链带或中间齿轮或齿条或连杆连接。
本方案的目的与优点:转向放大机构可以灵活多样的结构实现,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
方案三:以第一、二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车架的主体为一根贯穿前后的纵梁,纵梁的前端设有车把套管,纵梁的后端安装有车座椅,曲柄链轮机构和后轮通过竖梁与纵梁连接。
本方案的目的与优点:车架结构简单、节省材料和制作方便。
方案四:以第三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曲柄链轮机构和后轮均安装在同一根竖梁上,竖梁通过销轴与纵梁铰接连接,纵梁与竖梁之间设有减震器。
本方案的目的与优点:竖梁减震摆动时不改变曲柄链轮机构与后轮飞轮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影响链条的传动,具有驱动平稳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自昱,未经陈自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