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时可调的新型旋流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9005.8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7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屈兰;罗睿;李娜;章娅菲;付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可调 新型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站锅炉旋流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时可调的新型旋流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站锅炉旋流燃烧器使用较广的是双调风旋流浓淡燃烧器,并带有齿形环和煤粉浓缩器,以实现煤粉浓淡燃烧和强化初期湍动,帮助燃烧难燃的煤种。但电站锅炉负荷多变、我国煤质供应也不够稳定,对于设计煤种和负荷一定的燃烧器,一旦变煤种或煤质不合要求,或低负荷运转都会导致燃烧恶化,乃至影响燃烧效率、污染物生成以及燃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虽然现有旋流燃烧器都带有煤粉浓缩器实现浓淡燃烧,齿形环加强湍动,各种扩口引导气流流向,但这些结构一旦成型均难以调节和控制,难以满足锅炉燃烧煤种多变、负荷可调的实时控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实时可调的新型旋流燃烧器,能够满足锅炉燃烧煤种多变、负荷可调的实时控制要求,能在较宽的范围保证燃烧的稳定性与低污染性,能在各种运行工况和煤种变动的情况下,方便稳定地调节燃烧器的运行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时可调的新型旋流燃烧器,由内到外包括中心风管12,一次风道1、内二次风道3以及外二次风道2,在所述内二次风道3出口内侧设置有可调外一次风扩口7,在所述外二次风道2出口内侧设置有可调内二次风扩口8,所述可调外一次风扩口7和可调内二次风扩口8分别沿圆周方向布置在内二次风道3喷口内壁上和外二次风道2喷口内壁上的多个外一次风扩口小片701和多个内二次风扩口小片801组成,所述多个外一次风扩口小片701和多个内二次风扩口小片801一端活动连接在风道壁上,在所述多个外一次风扩口小片701和多个内二次风扩口小片801周向背部分别对称的固定有两个外一次风扩口拉杆702和两个内二次风扩口拉杆802,通过外一次风扩口拉杆702和内二次风扩口拉杆802的轴向运动来调节可调外一次风扩口7的扩口角β1和/或可调内二次风扩口8的扩口角β2的大小。
所述扩口角β1和扩口角β2的可调范围为0°~80°。
在所述一次风道1出口处设置有一次风道隔板4,在所述中心风管12的管壁上和一次风道隔板4内侧分别开有内齿形环卡槽501和外齿形环卡槽601,可调内齿形环5和可调外齿形环6分别安装在内齿形环卡槽501和外齿形环卡槽601内,在可调内齿形环5和可调外齿形环6周向背部分别对称的固定有两个内齿形环拉杆502和两个外齿形环拉杆602,通过内齿形环拉杆502和两个外齿形环拉杆602的轴向运动来调节可调内齿形环5和可调外齿形环6的轴向移动配合,通过旋转内齿形环拉杆502和两个外齿形环拉杆602实现可调内齿形环5和可调外齿形环6的周向旋转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外一次风扩口7和可调内二次风扩口8以及其上固定的外一次风扩口拉杆702和内二次风扩口拉杆802,根据煤种和负荷变化实现调节燃烧器喷口外火焰形状,以适应实际工况变化。在其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调内二次风扩口8的扩口角β2变大,使得中心回流区变宽,回流量增大,提升着火性能;将可调内二次风扩口8的扩口角β2变小,可以减小中心回流区域面积,将着火点推远,保护喷口不被烧坏;可调外一次风扩口7的扩口角β1变大,可以推迟二次风与一次风的混合,从而降低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热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浓煤粉侧的内外齿形环配合方式,同时摒除以往齿形环固定在一次风管壁上的结构,在中心风管12的管壁上和一次风道隔板4内侧分别开有内齿形环卡槽501和外齿形环卡槽601,这样通过内齿形环拉杆502和两个外齿形环拉杆602能够实现内外齿形环的轴向移动配合和周向旋转配合,得到变工况下利于煤粉燃烧的最佳湍动效果。可调外一次风扩口角β1和内二次风扩口角β2大小和齿形环的配合变化能够提升燃烧器对负荷以及煤种的适应性以及燃烧器的调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火焰形状与混合强度可调的旋流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外一次风扩口角β1和内二次风扩口角β2调节实现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