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28883.8 | 申请日: | 2012-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童国林;汪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国林;汪婷 |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前叉 车架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前叉的立管贯穿车架头管,用一个长螺栓将前叉与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吊紧。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轴承,前叉立管在两端分别压紧轴承内圈,使得前叉可以自由地以车架头管中心为圆心转动,从而实现通过车把带动前叉控制自行车转向。这种连接方式前叉立管贯穿了车架头管,因此从车架走向车把的刹车线、调速线、控制线都无法从车架头管内走,只能从外部走线。自行车的车把转角可以在左右两侧超过90度(大转角主要用于推行时灵活的转向),这就导致外走线必须要留出很长一节外露,用于适应车把在两个极限位置,因此导致车辆外观无法做到线缆内藏,使得车辆外观无法做到简洁大方。
因此目前的前叉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制约了线缆的内藏,使得车辆头部无法做到外观简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解决了车架到前叉走线不能内藏、车辆外观不够简洁大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车架头管上下分别装有轴承,前叉上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前叉下部件插入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在车架头管内,插入车架头管内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之间有空隙,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通过紧固件锁紧,同时将前叉上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轴承内圈压紧、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下部轴承内圈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叉上部件顶部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外部经由前叉上部件穿入车架头管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前叉下部件底部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外部经由前叉下部件穿入车架头管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头管与车架焊接缝的内圈圆柱面开有通孔,线缆可以从车架头管内腔经由该通孔穿入车架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前叉上部件与前叉下部件分别插入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通过紧固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锁紧,并将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与车架头管上部和下部的轴承压紧。应用本实用新型,线缆从前叉上部件、前叉下部件外部可以直接走入车架头管内,在车架头管处没有任何外露线缆。因此解决了车架到前叉走线不能内藏、车辆外观不够简洁大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例一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实施例一的前叉上部件的局部视图;
图3为示出实施例一的前叉下部件的局部视图;
图4为示出实施例一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局部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
图1为示出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前叉上部件10、前叉下部件20从上下分别与车架头管30配合。图2为前叉上部件的局部视图,前叉上部件10包括前叉立管101,前叉上连接件102,前叉上焊接台103,前叉上焊接台103与前叉上连接件10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为一体,前叉立管101与前叉上连接件102、前叉上焊接台103分别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线缆可以从前叉立管101的顶部穿入,经过前叉立管101的内腔,从前叉立管101的底部穿出,即线缆可以从前叉上部件10贯穿。
图3为前叉下部件的局部视图,前叉下部件20包括两个前叉腿201、前叉腿连接件202,两个前叉腿201分别与前叉腿连接件202焊接在一起。
图4为示出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前叉与车架连接机构的局部剖面视图,结合图2、图3,可以看出前叉上连接件102顶部开有2个上锁紧孔1021,两个前叉腿201的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上锁紧螺母2011,螺栓穿过上锁紧孔1021旋入上锁紧螺母2011,螺栓穿过下锁紧孔2022,旋入下锁紧螺母1022,将前叉上部件10和前叉下部件20锁紧,同时将前叉上部件10、前叉下部件20与车架头管30、上轴承40、下轴承50之间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国林;汪婷,未经童国林;汪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8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变曲率车辆后视镜片
- 下一篇:一种净化带式干燥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