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8238.6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3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波;颜庭勇;尹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波;苏州市创新净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46;F28D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44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氧冷却塔。
背景技术
原料气体在储罐之前必须进行脱氧提纯处理,一般脱氧过程中均是利用氢气与氧气进行反应而实现脱氧,而由于氢与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脱氧处理后必须对脱氧后的原料气体进行冷却才能够储罐。现有技术中,脱氧处理和冷却往往分为两个阶段而分别在除氧容器和冷却容器中进行,这样使得生产线上容器占地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氧冷却塔,该除氧冷却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氧冷却塔,所述除氧冷却塔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塔体,所述塔体的上、下端部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塔体内腔相气流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塔体的内腔由上而下包括脱氧腔和冷却腔,所述脱氧腔中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底部依次设置有气流分布器、能够供气体通过的上孔板组件和下孔板组件,所述上孔板组件、所述下孔板组件与所述塔体周向侧壁之间形成脱氧区,所述脱氧区中填充设置有脱氧填料,所述冷却腔中设置有能够对通入所述冷却腔中的气体进行冷却的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塔体的周向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塔体内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配合地固定连接设置有一能够插入所述脱氧区中的导柱,所述导柱上开设有沿所述导柱轴向延伸的能够供测温设备由所述塔体外部插入的盲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冷却塔中通过设置相气流连通的除氧腔和冷却腔,原料气体进入该除氧冷却塔的塔体后,原料气体先流入除氧腔中经脱氧后流入冷却腔中冷却,冷却后的原料气体流入后级系统中。该除氧冷却塔对原料气体能够进行除氧和冷却,该除氧冷却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冷却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一种除氧冷却塔,该除氧冷却塔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塔体,该塔体的内腔由上而下包括脱氧腔1和冷却腔2,塔体的上、下端部上分别开设有与塔体内腔相气流连通的进气口3和出气口4,原料气体由进气口3从上端先进入脱氧腔1进行脱氧后流入冷却腔2,在冷却腔2中冷却后从出气口4流出塔体。脱氧腔1中位于进气口3的底部依次设置有气流分布器5、能够供气体通过的上孔板组件6和下孔板组件7,脱氧腔1中上孔板组件6、下孔板组件7以及塔体的周向侧壁之间形成脱氧区9,该脱氧区9中填充设置有脱氧填料(图中未示出),该脱氧填料能够脱除掉通入的原料气体中的氧气。冷却腔2中设置有能够对通入该冷却腔2中的气体进行冷却的换热器8。该除氧冷却塔在使用时,原料气体由进气口3流入塔体内腔中,先经气流分布器5、上孔板组件6流入上孔板组件6和下孔板组件7之间的脱氧区9中,原料气体与脱氧填料相接触,在脱氧填料的催化作用下原料气体中的氧气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得原料气体中的氧气被脱除掉。脱除掉氧气的原料气体经下孔板组件7流入冷却腔2,在冷却腔2中,换热器8对该原料气体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气流从出气口4流出塔体进入后级系统中。
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塔体的周向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塔体内腔相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中固定地配合连接设置有一能够插入脱氧区9中的导柱10,该导柱10上开设有沿导柱10轴向延伸的能够供测温设备由塔体外部插入的盲孔,向导柱10的盲孔中插入测温设备,即可实时监测脱氧区9的温度,从而对该除氧冷却塔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导柱10插入脱氧区9的端部为封闭端,这样能够避免通入脱氧腔1的原料气体泄露出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波;苏州市创新净化有限公司,未经张文波;苏州市创新净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82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