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8073.2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7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尹庆;胡超;王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德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大容量、高功率的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子设备上。锂离子电池一般是由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壳体、电解液以及由正、负极片和隔膜纸卷绕成的电池卷芯组成。锂离子电池的封装通常采用这样的步骤:手工或专用夹具夹持将卷绕好的电池卷芯插入电池壳体上,将电池卷芯封闭在壳体内部。
其中,电池芯是锂电池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电池的电源。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中,将电池卷芯封闭在壳体内部,这样电池的电源就能与人和其他材料隔离,从而保护电池芯和人的安全。入壳工序是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如果入壳工序没有做好,就容易造成电池芯的挫伤,导致电池正负极的接触,引起电池的短路,从而造成电池的损坏,甚至电池的爆炸,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均为很薄电极片(厚度在130um左右)非常容易在受到冲击时破损,且锂离子电池所使用的隔离膜也比较柔软、易损,因此需要在入壳工序精确的控制入壳的力度,才能达到在 顺利入壳的情况下不对电极或隔离膜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免入壳挫伤现象,提高电池生产安全性的,可精确入壳和异常预警的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压敏传感器、固定板、升降支架,固定板由一个动力机构支撑,动力机构与固定板连接处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固定板上部设置附带有固定电池夹具的升降支架。可以在压力传感器的使用范围内任意设置其上限报警值,动力机构对固定板的支撑力也根据上限报警值进行相应的设定;增加了压力传感报警装置,对因误操作造成的冲击力过大的情况进行预警,将存在隐患的产品挑选出来。
动力机构为气缸。气缸缓冲装置可以保护产品避免因误操作而损坏。
压力传感器与一个控制电路相连。在冲击力超出上限值时进行报警,避免冲击力过大对电极和隔离膜造成损伤及存在隐患的产品留入下道工序。
升降支架由一个伺服电机控制。采用伺服电机精确控制电池撞击速度,从而精确控制电池的冲击力。
夹具可沿升降支架轴的方向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精确 控制入壳冲击力的大小,冲击力过大时识别并报警,避免入壳挫伤现象,提高电池生产安全性的,避免误操作导致产品报废,很好的控制锂离子电池入壳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包括动力机构1、压敏传感器、固定板3、升降支架4,固定板3由一个动力机构1支撑,动力机构1与固定板3连接处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2,固定板3上部设置附带有固定电池夹具5的升降支架4。可以在压力传感器2的使用范围内任意设置其上限报警值,动力机构1对固定板3的支撑力也根据上限报警值进行相应的设定;增加了压力传感报警装置,对因误操作造成的冲击力过大的情况进行预警,将存在隐患的产品挑选出来。
动力机构1为气缸。气缸缓冲装置可以保护产品避免因误操作而损坏。
压力传感器2与一个控制电路相连。在冲击力超出上限值时进行报警,避免冲击力过大对电极和隔离膜造成损伤及存在隐患的产品留入下道工序。
升降支架4由一个伺服电机控制。采用伺服电机精确控制电池撞击速度,从而精确控制电池的冲击力。
夹具5可沿升降支架4轴的方向上下移动。
在压力传感器2的使用范围内任意设置其上限报警值,动力机构1对固定板3的支撑力也根据上限报警值进行相应的设定;升降支架 4可以精确控制物体向固定板3撞击的速度,当固定板3受到撞击的冲击力大于上限报警值时压力传感器2将会发出信号至控制电路并驱动蜂鸣器报警,同时由于冲击力大于动力机构1的支撑力,动力机构1将会自动下降以达到缓冲的作用,避免误操作导致产品报废。
设置好撞击速度、次数、上限报警压力和动力机构1支撑力,将10个电池固定在升降支架4上,启动仪器,10个电池将会以匀速V撞击固定板3,如果速度V设置过大使冲击力大于上限报警压力则仪器将会报警,同时支撑动力机构1会打滑以缓冲冲击力,此部分电池必须单独进行进一步检测后才能继续向下流通。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出的适当变通或修改,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德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德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8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筒灯
- 下一篇:柜式空调室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