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27053.3 | 申请日: | 201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4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 发明(设计)人: | 朴永珌;朴成洙;姜晨昱;金镇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6F39/08 | 分类号: | D06F3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刘奕晴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排水 软管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排放洗涤水的排水软管及具有该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设置有桶、位于桶的内部用于容纳衣物(诸如,衣服)的旋转桶以及用于驱动旋转桶的电机。洗衣机执行包括洗涤操作、漂洗操作和旋转脱水操作的一系列操作。
在洗涤操作或漂洗操作期间已被使用的洗涤水通过排水泵被抽出,并被强制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此外,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从衣物分离的水被引入到排水泵,然后被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
通常,排水软管设置在桶和排水泵之间,用于将桶连接到排水泵。
在洗涤操作或漂洗操作期间使用之后被排放的洗涤水或者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从衣物分离的洗涤水流入到位于桶的下侧的排水软管中,然后与排水软管内部的空气混合。如果混合有空气的洗衣水流经排水软管的内部,则出现气穴现象。气穴现象妨碍洗涤水平稳地流动或者引起产生异常噪声的湍流。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软管及一种具有该排水软管的洗衣机,所述排水软管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降低在排水操作或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产生的噪声。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软管及一种具有该排水软管的洗衣机,所述排水软管使洗涤水能够在排水软管的内部平稳地流动。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部分阐述,部分将通过描述而清楚,或者可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桶、排水泵、第一排水软管和第二排水软管。桶设置在机壳内部,以容纳洗涤水。排水泵设置在桶的 下侧,以排放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第一排水软管将桶连接到排水泵,以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排水泵中。第二排水软管将引入到排水泵中的洗涤水引导到机壳的外部。第一排水软管包括:通道,允许洗涤水和空气经过;截面减小部分,被构造成使所述通道的预定部分的截面减小,以阻碍经过所述通道的气流。
在第一排水软管的内部设置有:洗涤水通道,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所述洗涤水通道中并流经所述洗涤水通道;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洗涤水通道的上部,以允许容纳在桶或排水泵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空气通道中并流经所述空气通道。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将所述空气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分开的空间。
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第一空气通道允许容纳在桶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第一空气通道中。第二空气通道允许容纳在排水泵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中。截面减小部分将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阻隔开,以防止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
第一排水软管的形成有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关于中心面在水平方向不对称,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其余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所述第一排水软管包括: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到桶;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到排水泵。与第一连接部分相比,截面减小部分形成在更靠近第二连接部分的位置。
所述第一排水软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的褶皱部分。截面减小部分形成在褶皱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具有凹陷结构,通过使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的一部分沿着第一排水软管的径向方向凹入来获得所述凹陷结构,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关于中心面与第一排水软管的下侧对称地划分,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包括高度不变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截面减小部分被稳定地分开。
所述平坦表面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三。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被设置为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从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 的内周表面向下延伸,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关于中心面与第一排水软管的下侧对称地划分,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包括高度保持不变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截面减小部分被稳定地分开。
所述平坦表面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7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球泡灯
- 下一篇:一种利用潮汐能发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