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紧缩管母线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5472.3 | 申请日: | 201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5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锐涛;林茂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锐涛 |
主分类号: | H01R4/60 | 分类号: | H01R4/60;H01R4/01;H01R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缩 母线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热紧缩管母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管母线连接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采用外紧压式,即在管母线的连接端设有4个裂口,内套管直接嵌入管母线连接端,再在管母线连接端外圆上用抱箍抱紧并锁上螺栓,该方法存在外形不平整、不雅观、后续施工麻烦且耗用材料多,成本高的局限性;另一类是在上述连接方法的基础上,将管母线连接端裂口焊接使其与内套管紧密连成一体后,再将抱箍移走,该方法克服了上述方法中外形不平整、不雅观、耗用材料多、成本高的缺陷,但却存在紧压程度差、抗拉强度低、导电效果差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大电流输电过程中,电子振动易造成连接处松动变形,从而造成管母线与连接件的脱落、断开。
公开号为CN101615729,公开日为2009年12月30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母线连接器,该连接器通过将周壁上设有轴向开口的导电套套装于管母线连接部位,并在开口处采用与管母线导体材质相同的焊料焊接使得铜母线连接部位与导电套紧密连为一体。该连接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电流传输过程易松动变形的局限性,但仍存在连接处接触性差、抗拉强度低、导电效果欠佳的缺陷。
公开号为CN101043104A,公开日为2007年09月26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母线接头,该管母线接头将铜、铝、铜复合管母线的端部采用抱箍、金属套或用弧形金属压板通过螺栓将软铜、铝带直接紧固在母线端部上从而形成管母线接头,管母线接头的软铜、铝带再与其它设备端子连接,由于该管母线接头是直接将软铜、铝带紧固在母线端部上形成一体结构,没有连接位,没有接触电阻,减少发热量,载流量大,保证母线的端部不会产生高温,安全运行。但该管母线接头同样存在外观不平整、不雅观、耗用材料多、成本较高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母线连接装置,该装置采用热紧缩工艺实现管母线之间的紧密牢固连接且具有面接触性好、导电性能佳、抗拉强度高、外形雅观及成本低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紧缩管母线连接装置,包括有管母线及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母线与所述内套管为相同材质,所述管母线套接接触端(5)内径比内套管嵌入连接端(6)的外径稍小,所述管母线的套接接触端与内套管嵌入连接端采用热紧缩工艺嵌入套接,使得管母线与内套管间紧密牢固套接且面结合均匀、面接触性好。
优选的,所述管母线套接接触端与所述内套管的嵌入连接端之间嵌入深度为50~180mm。
优选的,所述管母线套接接触端内径比内套管嵌入连接端的外径小0.10~0.20mm。
优选的,所述管母线套接内接触面及内套管嵌入外接触面经均匀抛光处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紧缩工艺,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先将管母线套接接触端置于400~50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膨胀,从而使得常温下外径比管母线内径稍大的内套管能轻易嵌入到管母线内部,而在完成嵌入套接后,管母线套接接触端温度逐渐回到室温,形成冷缩从而使得管母线紧密牢固套接在内套管嵌入连接端上;其中,由于管母线套接接触端在加热时部分置于保温箱外部,因此当加热温度度低于400℃时,由于散热过快而无法使管母线套接接触端加热至400~500℃从而达到膨胀至内套管可嵌入的程度,而当加热温度超过500℃时,管母线易氧化而大大降低其导电性能,并且容易使管母线开裂、变形;并且,管母线套接接触端在保温箱中温度在25~35分钟时段内从室温平稳升至400~500℃使得管母线套接接触端金属材质不受印象破坏、不变形、不氧化变质的情况下快速达到套接所需的膨胀要求;此外,将管母线内接触面及内套管外接触面抛光处理使得套接后结合均匀、面接触性好、导电佳,输电过程不发热、不发生电子振动;再次,本实用新型装置不需要采用抱箍连接,具有外观形雅观、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母线及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母线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铜管母线1和连接件铜内套管4,其中,铜管母线为圆筒体,其套接接触端5内径为70mm,内接触面2经抛光处理,铜内套管为圆筒体,其嵌入连接端6外径为70.15mm,外接触面3经抛光处理,嵌入连接端内侧还设有限位凸起7,该凸起距离嵌入连接端6的端部为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锐涛,未经林锐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5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脚结构与引脚连接结构
- 下一篇:电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