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收割机下割台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5263.9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4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汪仁凡;秦大国;李川;费春雷;吴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7/00 | 分类号: | A01D4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割机 下割台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割机部件,具体为收割机下割台总成,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收割机是一种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它能够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袋,然后再通过传送人力将粮食转动到运输车上。现有的收割机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统、离合器、操纵装置、皮带机构和下割台机构组成,其中,下割台机构是专门用于剪切稻谷的部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收割机的下割台总成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体积较大,因此导致下割刀在工作时很容易与地面发生碰撞,进而造成剧烈磨损,特别是在田间有隐藏的石块时,下割刀由于缺少有效的保护,其被损坏的风险很大。而一旦割刀被损坏会形成缺口,这导致上割刀割不到谷穗,造成谷穗的损失。而且,由于下割刀被损坏所形成的缺口,使得下割台更容易被碰撞,这会加剧下割台的损坏,从而导致目前下割台总成的使用寿命普遍较短。并且因为以前的下割刀结构局限性,割下的稻茬堆积在下割刀上也不利于排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收割机下割台总成损坏率较高,使用寿命较短,割下的稻茬堆积在下割刀上不利于排泄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结构简单,利于排泄稻茬的收割机下割台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收割机下割台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横向凹槽的定刀梁,在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可延凹槽方向滑动的动刀梁;在定刀梁上横向固定有若干块定刀片,在动刀梁上横向固定有若干块动刀片;在定刀梁上端还固定有至少一个压刃器,所述压刃器将动刀梁限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刃器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定刀梁的两端。
再进一步,在压刃器与定刀梁之间还设有调整垫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更安全,降低了损坏率:本实用新型的下割台总成由于采用定刀梁和动刀梁分别安装刀片的结构,体积更小,特别是定刀梁的凹槽底部形成的凸起,使得定刀梁的强度大大加强。这样既能增大下割刀与地面的间距,又能对下割刀起到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割刀的磨损。
2、结构更简单,剪切效果好,维修更换时操作也更容易。
3、延长了割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者的维修成本,产品的可靠性有明显提升。
4、有利于将堆积在下割刀上的稻茬排泄,防止堵塞。由于传统的割刀型式动刀片在下、动刀梁在上,会导致收割正在前行,这样割断后的稻茬会立在动刀梁处,不往后梭;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动刀梁在下,动刀片在上的割刀型式,这样因为没有动刀梁在上面挡住,割断后的稻茬会立在动刀梁处,会往后梭,排泄就十分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割机下割台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定刀梁,2—动刀梁,3—凹槽,4—定刀片,5—动刀片,6—压刃器,7—调整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收割机下割台总成,包括带有横向凹槽3的定刀梁1,定刀梁1为长条形状,该凹槽3的底部形成一凸起,在所述凹槽3内设有一可延凹槽方向滑动的动刀梁2,动刀梁2与定刀梁1平行设置,动刀梁2通过联动轴与传动部件连接。在定刀梁1上横向固定有若干块定刀片4,在动刀梁2上横向固定有若干块动刀片5,定刀片均位于动刀片的下方。在定刀梁1上端还固定有两个个压刃器6,所述压刃器6分别位于定刀梁1的两端。安装时,压刃器6将其所在位置的动刀片压在对应的定刀片上,并使得动刀梁2被限位于所述凹槽3内,这样动刀梁2在滑动时就不会脱落。为减小磨损,在压刃器6与定刀梁1之间还设有调整垫片7。本实用新型中,压刃器6的作用在于限制动刀梁2在高度方向的移动,使其只能在横向凹槽3内往复运动,并保证动刀片和定刀片之间的距离不变,以便于切割。动刀梁2与收割机的动力装置连接,在动力装置带动下动刀梁在横向凹槽内往复运动,这样动刀片与定刀片之间就形成剪切作用,割断农作物。
本实用新型中,为安装方便,定刀片和动刀片均通过铆钉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螺钉等其他连接方式,所述压刃器6通过螺栓固定在定刀梁上,并用螺母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5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