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箍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4727.4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言平;赵建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3 | 分类号: | F16L3/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的商用车,制动管路的数量众多,通常需要以管束的形式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加以固定,以免产生噪音,或发生管路的破坏。尼龙管束通常要求每隔300mm,就要有一个固定点。为保证整车包括制动软管、电器线束、燃油管、离合管路的走向合理、整齐,则需要沿车架纵梁内侧增加相应的支架,来固定这些线束和管束。而出于防热和安全等的考虑,就要求在纵梁内侧很局促的空间内使管路既能走向顺畅合理、又能与不同类的管束留有足够的空间距离,这样既增加了布置的难度,又增加了纵梁上的开孔数量。因此,造成商用车的管路布置困难,装配工艺繁琐,一些不同类的管路和线束挤在一起,既影响美观,又增加了潜在失效的风险。若能将支架固定在纵梁的下翼面,则会有一定的改善,但在纵梁的下翼面开孔,既不规范,又会削弱车架的强度。
现有的管路布置通常如图1所示,在车架纵梁1上打孔,将支架2用螺栓固定在车架纵梁1上,支架2上开设过孔,用塑料紧箍带3穿过过孔,并将管路和线束4捆绑固定,从而将管路和线束4固定在支架2上。受车架纵梁1高度和孔位的限制,要在车架纵梁1内侧将不同类管路和线束4分开并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是很难实现的,因管路和线束4的尺寸较长,必然会使车架纵梁1上的开孔增加很多,为管路和线束4的装配和纵梁孔位的准确性增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管路和线束在车架纵梁上固定时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且不会对车架纵梁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箍固定机构,其包括上夹持杆6、下夹持杆9、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的连接杆7、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夹持杆6上的至少两个过孔5。
其中,所述连接杆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与所述下夹持杆9相铰接;所述下夹持杆9包括与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相铰接的直杆和连接直杆的弧形杆;所述下夹持杆9上设置有牵引锁定模块,由所述牵引锁定模块调整所述下夹持杆9和上夹持杆6之间的间距并锁定。
其中,所述牵引锁定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弧形杆凹弧内的锁定轴,以及穿过所述连接杆7和弧形杆并连接所述锁定轴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锁定轴,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杆7外部,由螺母锁定。
其中,所述弧形杆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圆弧凹槽,所述锁定轴位于所述圆弧凹槽内,所述锁定轴的半径与所述圆弧凹槽的半径相匹配。
其中,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设置有一突出的下夹持杆固定端(8),所述下夹持杆9与下夹持杆固定端8相铰接。
其中,所述夹持杆固定端8上设置有球形孔,所述下夹持杆9的直杆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位于所述球形孔内,所述球形孔上具有开口,所述直杆与球头的连接处位于开口处,所述开口的半径小于所述球头的半径。
其中,所述上夹持杆6上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立杆,所述至少两个过孔5开设在所述立杆上。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管箍固定机构,通过设置上夹持杆和能够自由调整与上夹持杆之间距离的下夹持杆,能够实现其夹持在车架纵梁下翼面上时,将下夹持杆调整至能够夹紧车架纵梁下翼面的位置,并用螺栓锁紧即可,不需要在车架纵梁上打孔,能够保证管路和线束的合理固定,且不会对车架纵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管箍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箍固定机构安装在车架纵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纵梁;2:支架;3:塑料紧箍带;4:管路和线束;5:过孔;6:上夹持杆;7:连接杆;8:下夹持杆固定端;9:下夹持杆;10:牵引锁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4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加强筋的P型卡箍
- 下一篇:一种飞行设备线缆卡箍及其专用橡胶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