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4593.6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56 | 分类号: | C01B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地址: | 578101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固定床 循环 氢干法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高压加氢装置中并没有设计循环氢脱硫装置。而为了解决循环氢中的硫含量过大的问题,只能通过高压分离器顶部的废氢线排放循环氢并同时不断补充高纯度的氢气(99.99%),以不断进行置换的方式来实现。而已有的中压加氢装置采用的是氨液逆向吸收-湿法回收来实现硫化氢的脱除,原理是让油气经过装有氨液的装置,用氨液来吸收硫,然后氨再脱硫后循环使用;尽管氨液可以回收循环使用,但此种方法仍要再建设一套溶剂再生装置,并且全部要设计成高压设备系统,国内在高压加氢中还无法应用。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如果只是简单通过不断稀释硫纯度来解决,势必造成氢气损失,及装置能耗增加,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增加5~10%的氢气消耗量,而且脱硫效果差,无法做到100%脱硫;而用氨液吸收的工艺技术,效果虽然较好,但氨液必须有溶剂再生装置配套使用且氨液脱硫时要有相应的高压设备和管线,并且多建设一套配套装置,必须要有人员来管理运行,装置投资大,操作比较复杂且运行成本较高,而另外吸收了硫的氨液目前还存在环保处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以解决以上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包括通过管道相连接的空冷器、高压分离器、脱硫化氢塔和循环氢分液罐;空冷器外端连接有脱硫入口,空冷器外侧设有制冷控制器;所述高压分离器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器,中部设有液位控制器,高压分离器下部连接有出液管道,出液管道上设有液位控制阀;所述循环氢分液罐顶部设有循环氢出口,底部设有冷凝液出口。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进行脱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混有硫化氢的循环氢气体通过脱硫入口进入空冷器中冷却,并控制气体空速/h-1:≤3000,并通过制冷控制器控制空冷器内气体的温度在45-55℃范围内;
2)循环氢气进入高压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并通过液位控制器和液位控制阀控制液面高度和高压分离器内压力在14.5-16.5MPa范围内;
3)循环氢气进入脱硫化氢塔脱硫,脱硫化氢塔内由上至下依次填充直径15mm瓷球层、直径6mm瓷球层、吸附剂层、直径6mm瓷球层和直径15mm瓷球层,并使其操作压力控制在15.0-18.9MPa,操作温度≤50℃;以及
4)脱硫后的循环氢气进入循环氢分液罐排除冷凝液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循环氢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干法脱硫方法,脱硫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杂质,且装置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脱硫效果能够达到100%,循环氢的硫含量始终能够控制在2ppm以下,使得催化剂、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进一步的降低了装置运行的成本,且没有二次污染,不存在环保处理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空冷器;2、高压分离器;3、脱硫化氢塔;4、循环氢分液罐;5、制冷控制器;6、液位控制器;7、压力控制器;8、液位控制阀;9、脱硫入口;10、冷凝液出口;11、循环氢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包括通过管道相连接的空冷器1、高压分离器2、脱硫化氢塔3和循环氢分液罐4;空冷器1外端连接有脱硫入口9,空冷器1外侧设有制冷控制器5;所述高压分离器2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器7,中部设有液位控制器6,高压分离器2下部连接有出液管道,出液管道上设有液位控制阀8;所述循环氢分液罐4顶部设有循环氢出口11,底部设有冷凝液出口10。
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压固定床循环氢干法脱硫装置进行脱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混有硫化氢的循环氢气体通过脱硫入口9进入空冷器1中冷却,并控制气体空速/h-1:≤3000,并通过制冷控制器5控制空冷器1内的气体的温度在45-55℃范围内;
2)循环氢气进入高压分离器2进行气液分离,并通过液位控制器6和液位控制阀8控制液面高度和高压分离器2内压力在14.5-16.5MPa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45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