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4512.2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0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红;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宝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9/06 | 分类号: | F16N39/06;B01D3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油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轧机油箱,特别是涉及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
背景技术
高线精轧机稀油润滑对油品要求很高,为减少设备磨损颗粒(大多为金属颗粒)混合油液参与润滑,现有技术一般在油箱的回油区设置有磁棒装置,用于一次吸附设备的磨损颗粒。然而,由于回油区的油液流速较大,导致磁棒装置的磁吸效果不大理想,从而使多数设备磨损颗粒随油液进入吸油区,并在吸油区中沉淀或随油液进入润滑系统,致使油泵、滤芯、检测元件和润滑主体等受到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其能够对油箱内油液中的设备磨损颗粒进行多次拦截吸附,从而阻止油箱底部杂质流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包括油箱,该油箱具有吸油口和回油口,该油箱内部包括与吸油口相对应的吸油区和与回油口相对应的回油区,回油区与吸油区相沟通;还包括若干磁铁块,在油箱的吸油区和/或回油区分别设有至少一磁铁块。
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油箱的吸油区的磁铁块为多块,且该多块磁铁块沿所述回油区至所述吸油口的方向进行排列。
在所述回油区还设有至少一磁棒。
所述回油区的磁铁块位于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磁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利用回油区设置的磁铁块、磁棒,以及吸油区设置的磁铁块对油液中混合的设备磨损颗粒进行三次拦截吸附,从而阻止油箱的内侧底部杂质(设备的磨损颗粒)流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延长主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2、能够提高油品的精度和使用周期;
3、能够降低润滑系统元器件的损耗程度;
4、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包括油箱1,该油箱1具有吸油口12和回油口11,吸油口12和回油口11分别设于油箱1的两相对的侧壁面上,且吸油口12位于油箱1的侧壁面的底部,回油口11位于油箱11的侧壁面的顶部。该油箱1的内部划分为与吸油口12相对应的吸油区14和与回油口11相对应的回油区13,且回油区13与吸油区14通过若干沟道相互沟通;在回油区13的各沟道中分别设有磁棒1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若干磁铁块,在油箱的吸油区14和回油区13分别设有至少一磁铁块。
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是在油箱的回油区13中设置一块磁铁块2,并使该磁铁块2位于回油口11与磁棒6之间;在油箱的吸油区14设置四块磁铁块,且该四块磁铁块沿回油区至吸油口的方向进行排列,具体是这样分布的:将一磁铁块3设置于油箱1的内侧底部中间,并使该磁铁块3的长轴方向与油箱2的宽轴方向相互垂直;使另一磁铁块4设置于上述一磁铁块3之后,并使另一磁铁块4的长轴方向与油箱1的长轴方向相互平行;使其余的两块磁铁块5位于上述另一磁铁块4之后的两侧,并使该其余的两块磁铁块5的长轴方向与油箱1的长轴方向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其回油区13中的磁铁块2对油液中的金属颗粒、粉末(即,设备磨损颗粒)形成第一级吸附,回油区13中的磁棒6对油液中的金属颗粒、粉末形成第二级吸附,吸油区14中的各磁铁块3、45对油液中的金属颗粒、粉末形成第三级吸附,以此对油1箱内油液中的金属颗粒形成多次拦截吸附,从而阻止油箱底部杂质流动,避免油液中的金属颗粒、粉末随油液进入润滑系统,对油泵、滤芯、检测元件和润滑主体等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用户可以根据油箱的容积大小,以及油液的流速大小,自行增减磁铁块的数量和选择磁铁块的设置位置,具有设置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等特点。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轧机油箱磁吸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宝特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三宝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4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