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木薯起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4204.X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1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意松;黄晖;崔振德;薛忠;高文武;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11/00 | 分类号: | A01D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木薯 起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木薯块根采收的农具,尤其是一种能够在木薯收获过程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的人工木薯起拔器。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机械化收获木薯已成必然趋势,但面对面积很小,坡度较大的农田,机械化作业的成本变得非常昂贵,有些时候甚至无法作业,比如角度超过的30°的坡地,套种在行间距不规则的橡胶林里。此时,便需要一种能够采用人力完成作业的工具。人力式木薯挖拔器,便是这样一种农具。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85846.0公开了一种卡齿式木薯收获器,其在一杠杆的前中部设置一V形卡齿,其利用杠杆原理拨起木薯块根,具有结构简单,省力的优点。但是,这种结构的木薯收获器在操作时,需要劳动者用手向上抬杆以拨起木薯块根,长期劳作对腰部的损伤较大,劳动强度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的人工木薯起拔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人工木薯起拔器,包括V形卡钳和长杆,所述V形卡钳的两内侧边呈锯齿状,所述V形卡钳的一外侧边固定在所述长杆的末端,还包括有垫板和撑杆,所述长杆的中部与所述撑杆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垫板固定在所述撑杆的下端。
所述长杆的中部设有连接孔座,所述连接孔座通过销轴与撑杆的上端相铰接。
其中,所述连接孔座沿所述长杆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销轴孔。
其中,所述连接孔座与所述长杆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V形卡钳由两块等边角钢焊接而成。
其中,所述V形卡钳与所述长杆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采用向下压杆的方式进行操作以拨起木薯块根,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向上抬杆,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于腰部的损伤,降低对劳动者身体的损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省力,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人工木薯起拔器的立体图。
在图1中包括有:1——V形卡钳、2——长杆、3——垫板、4——撑杆、5——销轴、6——连接孔座、7——销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木薯起拔器,包括V形卡钳1和长杆2,所述V形卡钳1的两内侧边呈锯齿状。所述V形卡钳1由两块等边角钢焊接而成,等边角钢的夹角为20°。所述V形卡钳1的一外侧边固定在所述长杆2的末端,所述V形卡钳1与所述长杆2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垫板3和撑杆4,所述长杆2的中部与所述撑杆4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垫板3焊接固定在所述撑杆4的下端。
所述长杆2的中部设有连接孔座6,所述连接孔座6与所述长杆2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孔座6通过销轴5与撑杆4的上端相铰接,其中,所述连接孔座6沿所述长杆2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销轴孔7,图中设有三个销轴孔7。多个销轴孔7便于随时调节撑杆4的支撑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采收木薯时,V形卡钳1卡住木薯杆距地表约15cm的位置,而后使垫板3压在地面上,再用力向下压长杆2的首端,在杠杆力的作用下,长杆2的末端翘起,木薯块根便被拔出来了。
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4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高效散热计算机主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