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4046.8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9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颜梓清;姚圣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车 柴油车 排放 颗粒 重量 检测 取样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车排放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油车排气管排放的气体污染物通常是指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及氮氧化物,在国家标准中对上述三种气体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柴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也有明确的规定。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而汽油车及柴油车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微颗粒物,这就使得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的检测势在必行。但是,现有技术中是把采样探头伸入到汽油车或柴油车的排气管中,然后利用气体分析仪检测相应气体的浓度;由于汽油车或柴油车的排气管的孔径较小,不能再在排气管中增加一个采样探头来取样,这就造成检测微颗粒物浓度时的采样工作不能与气体分析测试取样工作同时进行,工作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微颗粒物浓度检测时的采样工作与气体分析测试时的采样工作同时进行的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包括进气嘴、波纹软管、Z形硬管和Y形导气管;所述进气嘴安装在所述波纹软管的一端,所述Z形硬管的一端与所述波纹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Y形导气管具有进气端、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Z形硬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端连接。
上述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所述第一出气端的外表面上和所述第二出气端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环形沟槽。
上述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所述第一出气端和所述第二出气端的夹角为60~120度。
上述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所述Z形硬管临近所述Y形导气管的一端安装在手柄上。
上述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所述Z形硬管临近所述波纹软管的一端上安装有固定夹。
上述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所述波纹软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金属编织网。
上述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所述进气嘴上设置有径向通孔。
上述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所述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出气端和所述第二出气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可转动挡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能够使得微颗粒物浓度检测时的采样工作与气体分析测试时的采样工作同时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Z”形硬管,3-波纹软管,4-进气嘴,5-固定夹,7-金属编织网,8-径向通孔,9-可转动挡片,11-Y形导气管,111-进气端,112-第一出气端,113-第二出气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包括进气嘴4、波纹软管3、Z形硬管2和Y形导气管11;所述进气嘴4安装在所述波纹软管3的一端,所述Z形硬管2的一端与所述波纹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Y形导气管11具有进气端111、第一出气端112和第二出气端113,所述Z形硬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端111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端112的外表面上和所述第二出气端113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环形沟槽,以利于和软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端112和所述第二出气端113的夹角为60~120度。所述Z形硬管2临近所述Y形导气管11的一端安装在手柄1上,便于操作者握持进行取样操作。所述Z形硬管2临近所述波纹软管3的一端上安装有固定夹5,利用所述固定夹5可以将本实施例汽油车及柴油车排放微颗粒物重量检测取样探头固定在尾气管上。所述波纹软管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金属编织网7,可以对所述波纹软管3起到保护作用,延长所述波纹软管3的使用寿命。所述进气嘴4上设置有径向通孔8,便于尾气进入所述进气嘴4中,顺利进行取样。
所述进气端111与所述第一出气端112和所述第二出气端113的连接处设置有可转动挡片9,可以通过所述可转动挡片9可以控制气体只从所述第一出气端112或所述第二出气端11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4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