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车用的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2845.1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7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烈红;周思梁;杜高永;王星;陆筱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程皓;徐关寿 |
地址: | 321102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车 整体 汽车 动力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转向系统的液压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轻型车用的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控制转阀部分与有两种装配结构:分体式和整体式。分体式结构见图2:转向器段的壳体与控制转阀段的外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者之间采用O形圈密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多存在外泄漏的质量问题,既造成浪费能源且污染环境。整体式结构:转向器段的壳体与控制转阀段的外壳设计成一整体,杜绝了该处出现外泄漏的质量隐患。在轻型车用的汽车动力转向器中见图1,控制转阀油孔之间的分隔密封件设置在阀套上,由于壳体材料均采用球墨铸铁,耐磨性差,被阀套上的密封环反复旋转摩擦后,短期内就会将壳体内孔磨出明显凹槽,造成内泄漏,导致转向沉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轻型车用的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其具有结构紧凑、整体体积缩小,能有效的节省转向器在整车上的布置空间,使整个动力转向器重量减轻,通过转向器内部结构的优化,减少了出现外泄漏的结合面,使转向更轻便,转向手感和回位性好,延长转向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由转向器壳体总成、转向器侧盖总成与摇臂轴总成、转向螺母与控制转阀总成构成,转向器壳体的控制转阀总成段的壳体与转向螺母段的壳体设计成一体式,控制转阀总成直接装配在壳体总成内,控制转阀总成中的转向螺杆外周面与转向器壳体的控制转阀总成段内孔壁间,用于分隔控制转阀油孔之间的密封件装配在控制转阀总成中的转向螺杆外周面上,密封槽开在转向器壳体的控制转阀总成段内孔壁上;密封件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矩形密封环加O形密封圈的结构;阀芯由一个滚针轴承和一个球轴承支撑,滚针轴承套装在阀芯上,置于阀芯与转向螺杆间,球轴承套装在阀芯上,置于轴承盖内;阀芯与转向螺杆通过凸台和凹槽啮合限位和传动;阀芯的密封采用油封加J形防尘封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轻型车用的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控制转阀总成段的壳体与转向器段的壳体设计成整体式,控制转阀总成直接装配在壳体总成内,减少了一个外泄漏点,使结构更紧凑,减轻了转向器的总重量;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矩形密封环加O形密封圈的结构分隔控制转阀的三组油孔,该密封结构具有自封性强、自补偿性强;阀芯由滚针轴承和球轴承支撑,有效降低了装配偶件的同轴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阀芯端部的密封采用油封加J形防尘封组成,有效地增强了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控制转阀结构主视图
图2是现有的分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控制转阀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轻型车用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轻型车用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控制转阀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轻型车用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控制转阀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的轻型车用整体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由壳体总成1、侧盖总成5与摇臂轴总成3、转向螺母2与控制转阀总成4构成,控制转阀总成4包括转向螺杆4a、扭杆4b、滚针轴承4c、阀套4d、阀芯柱销4e、扭杆柱销4f、分体球轴承4g、阀芯柱销4h、挡圈4i、球轴承4j、压盖4k、J形防尘封4l、油封4m、阀芯4n、防松件4o、压盖密封圈4p、矩形密封环4q、O形密封圈4r。扭杆4b套接于阀芯4n内以阀芯柱销4e限位连接,阀芯4n上套装阀套4d以阀芯柱销4h限位连接,阀芯4n前端套装上滚针轴承4c,扭杆4b、阀芯4n、阀套4d、滚针轴承4c它们组合后套装于转向螺杆4a内扭杆4b此端头部以扭杆柱销4f与转向螺杆4a周向限位,转向螺杆4a扭杆4b、阀芯4n、阀套4d、滚针轴承4c组装后在再转向螺杆4a上装配上分体球轴承4g再直接装配在壳体1内,阀芯4n后依次端装上挡圈4i、球轴承4j 、J形防尘封4l、油封4m、压盖4k、防松件4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2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条码签到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学归纳法的多米诺骨牌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