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子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2236.6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成玉磊;王荣刚;王洪万;孙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华超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6 | 分类号: | H05F3/06;H05F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1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风机,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离子风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生产中,静电是一个隐形的杀手,静电的存在往往会造成产品成品率的降低,但是这种危害不易被察觉,因此对于一些防静电要求较高的生产和工作场所,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以及硬盘的磁头生产场所等,加强防静电措施十分重要。
由于物体之间的摩擦、接触、分离等相对运动,会携带上大量的正、负电荷,这些静止的电荷会引起生产上的问题,如物体表面吸附微小的灰尘颗粒物、塑料薄膜制品在加工时粘合难以分离、静电放电引起电子元件击穿等。目前,人们经常使用风机对工件、设备等物体进行除尘清洁,但是对静电的消散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使用环境也有局限性,不能达到较好的除静电效果。
离子风机是一种防静电电子产品,一般由高压包、风扇和放电电极架三部分组成,直流离子风机是由高压包产生正、负两种高压输出端分别通过放电电极向空气介质输出两种稳定的直流高压;交流离子风机是由变压器通过放电电极向空气介质输出一个交流高压。上述正、负直流高压或交流高压电离空气后产生正、负离子,然后通过风扇的作用将正、负离子混合并输送到带电体表面,与物件和制品上所带的正、负静电荷相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虽然上述离子风机一定程度上能消除静电,但无法对离子风机输出正负电子流的平衡电压和工作面的静电携带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因而容易造成离子中和无法始终保持平衡,会导致静电无法完全消除,最终影响工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子风机,通过对结构的改进,使离子风机产生高浓度的离子基团,经风扇送至工作面去中和目标物品上的静电残余,使得工作面静电压与离子输出持续保持平衡匹配,同时除静电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子风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风扇及放电电极架,所述壳体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后端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设置于壳体内近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放电电极架设置于近进风口处,所述进风口及出风口外侧分别设有防护网罩,还包括一离子平衡反馈系统,所述反馈系统信号输出端经电路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输出端连接高压发生器,所述高压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电极架处放电电极连接。
其中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离子平衡反馈系统包括一设置于工作区域的反馈探测器,所述反馈探测器的信号输出端经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离子平衡反馈系统包括一反馈网,所述反馈网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及防护网罩间,所述反馈网信号输出端经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电电极架内设有针状或丝状放电电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针状或丝状放电电极可以为单极性供电或者双极性供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上开设有出风口,后壳上开设有进风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外设有支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子风机包含有壳体、风扇、高压发生器、放电电极架、放电电极以及控制电路板组成,壳体起到固定其它部件及安全防护的作用;高压发生器负责给放电电极供电,让其实现电晕放电,而放电电极被安装固定在放电电极架上;风扇将放电电极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吹出,形成包含大量正负离子的高浓度离子基团气流,将其送至目标物品;控制电路板接收工作面的反馈探测器的信号或者反馈网的信号,并对此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转化成为调节高压发生器供电电压的参数,使得工作面上离子中和始终平衡,消除静电速度较快,也可以使得风机本身离子保持均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子风机中设置反馈系统,反馈系统收集离子信息,将信息传递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析处理信息后再控制高压发生器供电,实现对放电电极放电电压的控制,使得工作面静电压与离子输出持续保持平衡匹配,同时除静电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风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华超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华超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22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改良的PCB板
- 下一篇:充气轮胎的防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