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高脚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1997.X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3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卢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立伟 |
主分类号: | A47D1/08 | 分类号: | A47D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童海霓;夏兴友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高脚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座椅,特别涉及一种可在不同座椅形态之间转换的多用途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高脚椅是一种供幼童用餐时使用的用具,其通过加高椅子的高度为身高和手臂长度不够的幼童用餐时提供方便,摇椅是一种供安抚幼童时使用的用具,其通过适度的摇晃来达到安抚幼童的目的,目前市面上有各种不同的高脚椅以及摇椅出售,但是其都只具有单独的高脚椅或者摇椅功能,所以根据小孩的不同需要,家长需买两种不同的座椅,从而花费大,且当不使用时,两个座椅需要的储存空间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高脚椅和摇椅之间转换的多用途高脚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用途高脚椅,包括一主支架以及底支架,所述底支架前端与主支架下端可旋转连接,所述主支架包括一上支架以及一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可相对下支架上下移动;底支架包括两结构相同的底侧支架以及连接两底侧支架的横杆,每一底侧支架包括一前支架、一后支架、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后支架的底管,本实用新型多用途高脚椅还包括枢接于底管的支撑架,其中,支撑架远离底管的一侧为弧形面,且所述支撑架与底侧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支撑架相对底管旋转的锁位机构。
所述支撑架后端设置有一延伸部,所述后支架设置有一供底管后端容置的上容置孔以及供支撑架延伸部容置的下容置孔,所述后支架与底管后端可相对前后移动连接,底管后端与后支架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弹簧,所述锁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两相邻面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容置孔两相邻内壁上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
所述后支架一侧上端设置有供底管连接的上容置孔,所述锁位机构包括可移动设置于支撑架内的插销、设置于插销与支撑架之间的第二弹簧以及设置于后支架一侧下端的第一容纳孔与第二容纳孔,所述插销一端突出于支撑架外,并插入第一容纳孔或者第二容纳孔内。
所述主支架的上支架包括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连接座以及两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座的上支撑管,所述主支架的下支架包括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支撑座以及两下端分别固定于支撑座内的下支撑管。
还包括一连接于主支架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连接于主支架的座管以及可拆连接于主支架的背靠管,所述座管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侧连接座下端,所述背靠管呈倒U形,两侧下端分别可拆连接于两侧连接座上方。
所述背靠管下端一侧设置有卡合孔;所述连接座一侧上端往上延伸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自上端面往下形成有第五容置空间,所述支撑部往一侧延伸有容置部,容置部设置有第六容置空间,所述第六容置空间与支撑部的第五容置空间相通,所述座椅还包括一驱动件以及第六弹簧,所述驱动件设置于第六容置空间内,驱动件的中间部分与支撑部枢接,上端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背靠管的卡合孔卡合的卡合部,第六弹簧设置于驱动件与容置部之间。
所述支撑座朝向前支架的一侧后端延伸设置有一阻挡部,所述前支架下端设置有一开口朝下的第七容置空间,且该第七容置空间朝向支撑座的一侧壁部设置有一缺口,所述底支架还包括一站立脚,所述站立脚后端与前支架枢接,且枢接处设置有一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前支架,另一端连接于站立脚,站立脚中间朝向支撑座的一侧突出设置有一作用部,当所述站立脚完全位于第七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站立脚的作用部突出于第七容置空间的开口之外。
所述上支撑管一侧下端设置有长孔,对应的,下支撑管一侧沿管的长度方向即高度方向设置多个卡掣孔,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调整上支架相对下支架相对高度的高度调整装置,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一固定设置于上支撑管下端内的固定座、设置于连接座内的第一按钮、设置于第一按钮与连接座之间的第三弹簧、一端与第一按钮固定的第一钢线、连接于第一钢线另一端的滑座以及一卡掣件,所述固定座自上端面往下形成有通孔从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且固定座一侧设置通孔与第一容置空间相通,滑动座可滑动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且所述滑座上端设置有一第一斜面,卡掣件也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与固定座枢接,且卡掣件一侧上端抵靠在滑座的第一斜面上,另一侧下端往外延伸形成有卡掣部,所述卡掣部突出于固定座的通孔、上支撑管下端的长孔而突出于上支撑管外,进而卡掣于下支撑管其中一卡掣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立伟,未经卢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19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片上系统的串行通信接口
- 下一篇:平板电脑智能控制复位电路及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