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式多屏人机交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1977.2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准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式 人机交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交互终端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触摸式多屏人机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型的信息展示屏以及信息自助服务终端等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无论是医院、银行,还是公司、图书馆,均有它们的身影。现阶段信息自助服务终端一般由显示器、控制器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显示器的底座组成,通常显示器上仅设有一个显示屏,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通过触摸输入或者键盘输入等方式,打开待浏览的内容,进行浏览,然而由于屏幕大小以及生产成本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的信息自助服务终端往往不能同时在一个显示器内显示两类不同的内容,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特别当用户需要对照查询时,就必须先打开某项内容,进行搜索浏览后关闭该项内容,然后重新打开另一项待对比的内容进行对比,这种方式显然存在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同时显示多项内容,方便用户进行对比查询等操作的触摸式多屏人机交互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触摸式多屏人机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器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显示器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显示器上设有至少两块显示屏,显示屏彼此相邻,每块显示屏均与显示器内的控制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显示屏为触摸式显示屏,用于方便的输入输出数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块以上显示屏彼此相接处分别设有基准检测板,用于检测转换屏幕信号。
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器可以水平固定在支撑座上,也可以竖直固定在支撑座上,形成墙式信息展示平台,用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显示器上设有无线通信接口,该无线通信接口与显示器内的控制电路相连接,用于实现交互装置与外界的数据通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同时打开多项内容、多个窗口的目的,使用户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比对,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等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器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显示器1、支撑座2、显示屏3、控制电路4、基准检测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摸式多屏人机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器1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显示器1的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显示器1上设有至少两块显示屏3,两块以上显示屏3彼此相邻,每块显示屏3均与显示器1内的控制电路4相连接,其中所述显示屏3均为触摸式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块以上显示屏3彼此相接处分别设有基准检测板5,用于检测转换屏幕信号,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器1可以水平固定在支撑座2上,也可以竖直固定在支撑座2上,形成墙式信息展示平台,用于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户可以分别在两个以上显示屏3内打开不同的内容,从而方便快速的浏览和信息的比对,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指触压拖拽将一个显示屏3内的内容向与该显示屏3相邻的另一个显示屏内移动,具体地说,由于在每个与另一块显示屏3相邻接的显示屏3的边缘均设有基准检测板5,因此当手指触压信号在两块显示屏之间移动时,会依次触压两块基准检测板5,基准检测板5获得触压信号后反馈给显示器1内的控制电路4,由控制电路4识别信息拖拽路径,将前一个显示屏3内显示的内容在第二显示屏内打开,同时关闭第一显示屏内原有的窗口,从而完成显示内容在不同屏幕之间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显示器1上设有无线通信接口,该无线通信接口与显示器1内的控制电路4相连接,用于实现交互装置与外界的数据通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同时打开多项内容、多个窗口的目的,使用户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比对,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等显著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准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准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1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