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状工件的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21876.5 | 申请日: | 2012-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5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B21C25/04;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工件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管状工件的加工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管状工件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齿条是指带齿的棒条,用于与齿轮、锥齿轮或蜗轮相啮合。齿条分直齿齿条和斜齿齿条,分别与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配对使用;齿条的齿廓为直线而非渐开线(对齿面而言则为平面),相当于分度圆半径为无穷大圆柱齿轮。
目前对齿条的加工多半是使用铣削加工,在棒条上通过升降台铣床加工出需要要的齿形,但是这种加工需要大规格的铣床,占地较大;如果加工硬度较高的齿条,对铣床的损耗较大,主机寿命小。
同时铣削加工和磨削加工仅能加工等截面的齿条,对于变比齿条等变截面产品是无能为力的。高效高质量地加工这类产品,还是以塑性加工工艺为佳,零件的机械强度高,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好,形状不受刀具和机床轨迹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管状工件的成型装置,通过芯杆的配合实现管状工件的挤压成型,在管状工件上加工出需要的齿形或其他形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管状工件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架、活动梁、压紧机构、模具、芯杆和驱动机构;其中:活动梁设置于支架上,模具和活动梁相连,压紧机构和活动梁相连,芯杆和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活动梁固定连接,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模腔。
所述压紧机构为闭塞气缸,利用闭塞气缸压紧模具,实现管状工件的变形。
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电机带动芯杆在管状工件内的进出。
所述芯杆的端部设有凸起,凸起的设置可以在芯杆从管状工件内拔出的时候,和管状工件的内表面接触,对管状工件实现内部精整。
为确保芯杆的硬度足够,所述芯杆为高速钢芯杆或硬质合金芯杆。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使用方便,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相对于温锻成型工艺,本实用新型是冷态成型技术,不加热,没有氧化皮和脱碳层,没有热变形,产品精度更高,利用机床的组合动作,一次成型,模具制造成本更加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支架、活动梁2、压紧机构3、模具4、芯杆5和驱动机构6;其中:活动梁2设置于支架上,模具4和活动梁2相连,压紧机构3和活动梁2相连,芯杆5和驱动机构6相连。
本实施例中模具4包括上模7和下模8,上模7和活动梁2固定连接,上模7和下模8之间形成模腔。
本实施例的压紧机构3为闭塞气缸,利用闭塞气缸压紧模具4,实现管状工件1的变形。
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6为电机,电机带动芯杆5在管状工件1内的进出。
支架包括上梁9、下梁10和立柱11,立柱11固定在下梁10上,上梁9固定在立柱11上,活动梁2活动设置于立柱11上,闭塞气缸的一端固定在上梁9上,另一端作用在活动梁2上。
所述芯杆5的端部设有凸起,凸起的设置可以在芯杆5从管状工件1内拔出的时候,和管状工件1的内表面接触,对管状工件1实现内部精整。本实施例中,凸起的高度为0.5mm。
为确保芯杆5的硬度足够,芯杆5由硬质合金制成,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用高速钢。
一种管状工件1的成型方法,采用上述管状工件的成型装置,
(1)移动活动梁2,打开模具4,将管状工件1放入上模7和下模8之间的模腔内;
(2)电机带动芯杆5埋入管状工件1的管内,然后闭合上模7和下模8;
(3)闭塞气缸施加适当压力,对模具4进行加压,使模具4在管状工件1上挤压、成型;
(4)利用电机将芯杆5从管状工件1中拔出,芯杆5的端部的凸起在管状工件1的管内进行精整,进一步提高产品精度,弥补加压成型的缺陷,使得管状工件1上的齿形更符合工艺要求,移除闭塞气缸,去除模具4上的压力,然后再将模具4打开,取出工件。
本实用新型的管状工件的成型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精简,使用方便,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相对于温锻成型工艺,本实用新型是冷态成型技术,不加热,没有氧化皮和脱碳层,没有热变形,产品精度更高,利用机床的组合动作,一次成型,模具制造成本更加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18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