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排式灶具出风口油烟净化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20406.7 | 申请日: | 2012-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1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岗 |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熠 |
| 地址: | 301906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排式 灶具 风口 油烟 净化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排式灶具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下排式灶具出风口油烟净化机构。
背景技术
下排式灶具是一种新型灶具,其结构是:包括灶台、灶眼和风机,一个或多个灶眼嵌装在灶台的上端面,每个灶眼周边均安装一侧开口的弧形护板,该户型护板的内壁上均布制出多个吸风口,该吸风口连通弧形护板的内部腔体,该内部腔体的出风口连接风机进风口,该风机的出风口经弯头、直管等连通建筑物的排烟通道。
下排式灶具可以很好将烹饪的烟气收集起来,这些烟气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中的醛类、酮类、烃、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常常引起人们流泪、咳嗽,引发流膜炎、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油烟中有一种苯丙比的致癌物质,它是诱发肺癌的罪魁祸首,而现有的下排式灶具无法对上述有毒物质进行有效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净化效果好的下排式灶具出风口油烟净化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排式灶具出风口油烟净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吸附管和高压静电发生器,连接管的上端连接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管的下端通过一锥台形过渡管与吸附管上端一体连接,该吸附管下端连接弯头上端,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的一个电极伸入连接管或过渡管内,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另一个电极连接吸附管内安装的导电滤芯。
而且,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负极伸入连接管或过渡管内,高压静电发生装置的正极连接吸附管内安装的导电滤芯。
而且,所述吸附管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弯头的上端。
而且,所述导电滤芯由多个与吸附管同轴向且均布安装在吸附管绝缘套内的圆管构成。
而且,所述导电滤芯由多个与吸附管同轴向且平行间隔安装在吸附管绝缘套内的平板构成。
而且,所述导电滤芯由多个与吸附管同轴向且均布安装在吸附管绝缘套内的六边形管构成。
而且,所述弯头与吸附管相对位的底部制出一冷凝油收集槽,该收集槽的一侧制出一导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机构中,在风机的出风口和弯头之间安装一体制成的连接管、过渡管和吸附管,吸附管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的直径,使烟气的速度降低,可以有效地处理烟气中的杂质。
2.本机构中,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负极使通过的烟气带有负电荷,这些带有负电荷的烟气颗粒经过吸附管时受到带有正电荷的导电滤芯的吸引,均积聚在导电滤芯上且汇聚为冷凝油,冷凝油沿着导电滤芯向下流淌,被收集槽收集后排出。
3.本机构中,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负电极放电并产生臭氧,这些微量的臭氧对烟气中的有机物和未完全燃烧的有毒物质有一定的分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烟气的净化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降低烟气流速、带负电荷颗粒的收集、臭氧对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分解相互配合,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烟气的净化效果可以达到80~90%,降低了大量烟气对大气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II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M-M向的放大截面图,导电滤芯为圆管;
图5是图1的M-M向的放大截面图,导电滤芯为平板;
图6是图1的M-M向的放大截面图,导电滤芯为六边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下排式灶具出风口油烟净化机构,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包括连接管1、吸附管4和高压静电发生器6,连接管的上端通过螺纹或者卡扣连接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管的下端通过一锥台形的过渡管3与吸附管上端一体连接,该吸附管下端通过法兰7连接弯头9上端,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的一个电极2伸入连接管或过渡管内,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另一个电极5连接吸附管内安装的导电滤芯15。
连接管的直径A为160~180毫米,吸附管的直径B为200~220毫米,由于吸附管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的直径,烟气流过时速度由每秒10米降低为每秒6米,烟气速度降低后有利于后期烟气内的杂质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岗,未经刘洪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0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线路板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玻璃纤维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