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传导助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8942.3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4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涂凯;艾海明;修仕全;彭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50 | 分类号: | A61F2/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导 助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帮助喉切除术后人群恢复发声进行语言交流用的助讲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解决喉切除术后人群恢复发声用语音进行沟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许多机构都曾研制过一些工具,如机械人工喉、植入式人工喉和电子人工喉。这些助讲用的传统工具,在帮助喉切除术后人群恢复发声进行语言交流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尚无法提供全面和人性化的助讲功能。
传统的电子人工喉在使用时必须紧靠颈部,长时间使用给无喉人群造成极大痛苦,并且音质单调不自然。而机械人工喉虽然音质比电子人工喉听起来舒服、自然,但使用时需将发声器的一端联接颈部气管切口,发声器的另一端可含在口腔内达舌根处。发声器内部装有一段薄薄的硅橡胶薄膜,说话时硅橡胶薄膜接受呼出气流的振动后,将声波送入咽部的导管,借助舌、齿、唇等构语器官的活动配合发出语言声音。由于发声装置附在颈前使用不仅影响美观,并且语音单调不悦耳。在北方冬季,说话会使导管内凝结口水,容易被吸入肺中,往往不容易被患者接受。
植入式人工喉,则需要由医院的专家对喉切除术后人群再次进行手术,将人工发声装置植入喉部,因此存在着以下的缺点:
1. 通过手术进行植入,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2. 手术费用较高,且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可以操作。
因此,设计一种使用方便、易于被喉切除术后人群接受,并且声音更自然的助讲器,对帮助喉切除术后人群恢复发声进行语言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方便,易于喉切除术后人群接受,并且声音自然的骨传导助讲器,以彻底解决喉切除术后人群恢复发声用语音进行交流的难题。
首先,技术方案的骨传导助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传导拾音器,声音信号处理器,扬声器,使用时,所述骨传导拾音器与使用者的颈部皮肤保持接触,使用者发声行为引起的头颈部软组织的颤动通过皮肤传递到骨传导拾音器,由其转变成电信号,该电信号经声音信号处理器处理后形成声音信号由扬声器发声。
其次,技术方案的骨传导助讲器中,声音信号处理器包括音量调节器,用于调节扬声器的音量大小。
最后,技术方案的骨传导助讲器中,包括颈箍,颈箍为开口的圆环形,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骨传导拾音器安装在颈箍的端部,使用时依靠所述颈箍的弹性附着在使用者的颈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骨传导助讲机的结构框架图;
图2为骨传导拾音器主机结构图;
图3骨传导拾音器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骨传导助讲器由骨传导拾音器1、连接线2、声音信号处理模块4、扬声器5构成。声音信号处理模块4、扬声器5以及为其供电的电池和开关按钮安装在壳体中构成主机6。主机6与骨传导拾音器1之间通过连接线2相连接。连接线2既可以直接与骨传导拾音器1和主机6连接,也可以通过插头和插座的方式与骨传导拾音器1和主机6连接或连接线2直接由骨传导拾音器1引出,与主机6之间通过插头和插座的方式连接。
喉切除术后人发声时,其发声行会引起头颈部软组织的颤动,骨传导拾音器1安装在头颈的咽喉部用于检测头颈部软组织的颤动。颈部软组织的颤动通过骨传导拾音器1转换成电信号输入主机6,由主机6中的声音信号处理模块4处理后,通过扬声器5发声。
在本实施方式中,骨传导拾音器1通过颈箍1a安装在使用者颈部,与使用者的咽喉部保持接触。颈箍1a如图3所示,为一圆环形的弹性支架,骨传导拾音器1安装在颈箍1a的一端,依靠颈箍1a的弹性变形与使用者的喉部皮肤保持固定。除颈箍之外,还可以选用粘贴等方式骨传导拾音器1固定在使用者的颈部。
使用中,打开主机6上的开关按钮,接通电源,此时骨传导拾音器1,声音信号处理模块4,扬声器5处于工作作态。使用者发声行为时产生的头颈部软组织的颤动经由皮肤传递到骨传导拾音器1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该电信号通过连接线2传送到主机6,主机6中的信号处理模块4对其进行语音处理,产生声音信号。在声音信号处理模块4中设置有音量控制器,利用音量控制器可调节声音信号的输出强度,经音量控制器调节后的声音信号输入到扬声器5转变成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8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显示屏搭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翻转式振荡器的瓶体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