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术缝线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8531.4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9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梅娜;辛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娜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 缝线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手术辅助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外科临床手术上用于辅助手术缝合的手术缝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缝合手术是外科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往往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建因素之一。在外科手术(如肝胆外科的胰十二指肠手术、心外科的瓣膜置换手术)中,经常会有利用缝线牵拉标记、间断缝合留尾线统一打结的情况,期间预留缝线的临时固定问题颇令医护人员耗神费心,尤其当存在多头尾线时,常会出现缝线屈曲、相互缠绕等烦恼,导致手术者术野杂乱、错线打结等影响手术进程及质量的现象发生,也给器械护士管理针线带来一定困难;如果是针线连在一起的,还有造成针刺伤的可能。以往本领域应对上述问题的方法是使用皮管钳或蚊氏血管钳夹住缝线末端,以固定手术缝线,但这种方法却有下述几点缺陷:①、血管钳夹线会对缝线造成一定的损害;②、血管钳本身的重量可形成一定的牵拉力,造成组织或血管损伤;③、缝线多时不利于分辨成对缝线及打结;④、缝的针数太多,还有可能造成钳子不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临床手术中存在的缺陷,从更好地发挥手术技术、保证术野干净整洁、避免术中出现针刺伤以及节约成本等角度出发,提供一种可方便地将手术缝线加以捋顺固定的手术缝线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手术缝线固定装置具有一个两端带巾钳固定孔的板状底座,在底座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台块,在各台块的间隔处分别镶嵌固定入一个宽幅与间隔宽距相等的弹性橡胶块。进行手术时,将缝线固定装置安放在手术对象周围,把缝线依次夹置在相应的一个由台块与弹性橡胶块间构成的单元缝隙内,利用橡胶块的弹性使缝线固定,这样即可使繁多杂乱的缝线得到有序的排列和安置,缝合完毕打结时非常方便查找,不会再出现绕线现象,也避免了针刺伤的可能,从而大大提高手术的操作效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板状底座可以是一个长轴为25~35cm的PVC材料制椭圆环形板,在椭圆环形板的两长侧板边的板体上各按0.6~1.0cm宽距等间隔对称设置有多个凸起的PVC台块,在各台块的间隔处分别镶嵌固定入一个宽幅与间隔宽距相等的弹性橡胶块。此外,椭圆环形板的两短侧板边可设计为波纹伸缩板边,工作时可随切口大小及暴露术野的程度,任意扩大板圆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板状底座也可以是一个外弧线长度为20~25cm的PVC材料制弧形条板,在条板上沿长向按0.6~1.0cm宽距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凸起的PVC台块,在各台块的间隔处分别镶嵌固定入一个宽幅与间隔宽距相等的弹性橡胶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术中不会使缝线出现混乱,可明显简化手术的操作过程,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手术效率;②、底座材料重量轻,易清洗,能够低温灭菌;③、使用时因其重量轻易固定,可减少对组织血管的牵拉并节省人力;④、数字和字母标记使每对缝线有序排列,不易混淆,方便打结;⑤、计算缝针数目时一目了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数字标号名称分别是:1-板状底座,2-台块,3-弹性橡胶块,4-巾钳固定孔,5-波纹伸缩板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制作结构并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娜,未经梅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8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