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镍锌碳动力蓄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18519.3 | 申请日: | 2012-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平 |
| 主分类号: | H01M10/30 | 分类号: | H01M10/30;H01M10/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火炬路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镍锌碳 动力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特别是一种镍锌碳动力蓄电池。
背景技术
Ni-Zn-C(镍锌碳)动力蓄电池具有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原材料价格便宜、无汞无镉等优点,是电动摩托和纯电动汽车等纯电动交通工具的理想电源。该电池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锌镍动力电池锌枝晶的生长过快、电极的变形、锌极的腐蚀与溶解、电池过充鼓起变形等技术缺陷;属于锌镍动力电池的替代产品。
锌镍动力电池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能量密度(即比能量)的新型碱性蓄电池。锌镍电池在性能上具有容量大、比能量高(一般为镉镍电池的2-3倍,为氢镍电池的1.5倍)、比功率大(可超过200W/kg),开路电压高达1.75V,工作温度范围宽广(-20~60℃),安全性高、无记忆效应、可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等特点。锌镍动力电池的正极采用镍电极,负极采用锌电极,贮藏量丰富,价格便宜,电池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其电池性能远远高于镉镍和氢镍电池。但是,锌镍动力电池存在着锌枝晶的生长过快、电极的变形、锌极的腐蚀与溶解、电池过充鼓起变形、自放电大等技术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锌镍电池放电反应方程式为:
Posit electrode正极
2NiOOH+2H2O+2e-——2Ni(OH)2+2OH-
Negative electrode负极
Zn+2OH-——Zn(OH)2+2e-
总反应方程式:
2NiOOH+2H2O+Zn——2Ni(OH)2+Zn(OH)2锌镍电池开路电压1.73V,工作电压1.6V,理论比能量334Wh/Kg,实际比能量约60Wh/Kg。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锌镍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相当大的优势;锌镍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点,缺点是循环寿命低。
由于锌镍电池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选择不当、添加剂的选择与量控制不合理、隔膜选择不当和工艺不合理,使锌镍电池存在如下问题。
1、电池寿命短,一般在100~200周期以内;
2、锌枝晶的生长过快;
3、电极的变形:如锌极的腐蚀与溶解;
4、过充。
由于以上原因使锌镍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锌枝晶、溶解等导致的循环寿命差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锌枝晶的生长合理、寿命长的镍锌碳动力蓄电池。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镍锌碳动力蓄电池,它至少包括:正极、隔板、负极,隔板在正极和负极之间,隔板与负极之间有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
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是在镍网表面涂镀纳米碳。
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是以纳米碳膜附着在镍网5的上下面上。
镍网厚度在10-100u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发明由于在隔板与负极之间有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它规避了“超级碳锌电池”“镍锌电池”“镍氢电池”的技术劣势,使“镍氢电池”及“锌镍”电池中原来存在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地提高了该动力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寿命可达500-1400次)。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极;2、隔板;3、纳米碳;4、负极;5、镍网;6、纳米碳膜;7、组合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镍锌碳动力蓄电池,它至少包括:正极1、隔板2、负极4,隔板2在正极1和负极4之间,隔板2与负极4之间有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7;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7是在镍网5表面涂镀纳米碳3;镍网厚度在10um。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镍锌碳动力蓄电池,它至少包括:正极1、隔板2、负极4,隔板2在正极1和负极4之间,隔板2与负极4之间有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7;纳米碳和镍网的组合体7是以纳米碳膜6附着在镍网的上下面上,镍网厚度在100um。
具体做法是:
1)超级Ni-Zn-C(镍锌碳)电池中的碳材料只負責引出电流,並不参与反应。研究实验表明:隔膜对电池的容量与寿命影响极为明显;锌离子能够在碳材料中可逆地嵌入和脱嵌,所以将超薄多孔纳米碳-镍网叠加在隔膜上可大大延长蓄电池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平,未经张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8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立柱固定件
- 下一篇:一种改善防腐和密封性能的尾门铰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