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端面机械密封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4974.6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4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良;杨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双环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端面 机械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双端面机械密封件。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是靠一对或数对垂直于轴作相对滑动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的弹力(或磁力)作用下保持贴合并配以辅助密封而达到阻漏的轴封装置。其一般是由静环、动环、弹性元件、弹簧座、紧定螺钉、辅助密封圈等元件组成,动环和静止环往往还可根据它们是否具有轴向补偿能力而称为补偿环或非补偿还。
动环与静环的端面彼此贴合作相对滑动的动密封,它是机械密封装置中的主密封,也是决定机械密封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此,对密封端面的加工要求很高,同时为了使密封端面间保持必要的润滑液膜,必须严格腔制端面上的单位面积压力,压力过大,不易形成稳定的润滑液膜,会加速端面的磨损;压力过小,泄漏量增加。所以,要获得良好的密封性能又有足够寿命,在设计和安装机械密封时,一定要保证端面单位面积压力值在最适当的范围。
目前的各种双端面的机械密封件的结构较复杂,对制造加工要求高,所以开发新型结构的双端面机械密封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双端面机械密封件,可广泛适用于泥水、浆液等需要密封的机械设备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端面机械密封件,包括动环、静环、轴套、弹簧、弹簧座、压盖和密封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套的外侧中央处固定一弹簧座,在所述弹簧座两侧的轴套上分别设置一个动环座,所述动环座可相对于弹簧座做轴向运动,且在所述弹簧座和动环座之间安装一个弹簧;
所述密封仓的两端面分别设置一个压盖,所述压盖的内侧分别固定一个静环座,所述静环座的内侧和所述动环座的外侧相配合,且在静环座和动环座的相配合处的结合面上分别镶嵌有静环和动环,形成机械密封的配合结构;
在所述密封仓的壳体上开设有泄露回收孔。
在所述动环座和轴套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密封圈。
在所述静环座和压盖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密封圈。
在所述压盖和密封仓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一定的改进,简化了部分结构,提高了密封性能,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示意图;
图中:1动环,2静环,3轴套,31螺钉,4弹簧,5弹簧座,6压盖,7密封仓,8动环座,9静环座,10泄露回收孔,11密封圈,12销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新型双端面机械密封件,包括动环1、静环2、轴套3、弹簧4、弹簧座5、压盖6和密封仓7。
轴套3是机械密封的一个常用件,轴套3用于套装在需要密封的轴的轴颈部,轴套的内侧形状可以根据轴的形状做适当的设计。在轴套3的外侧为机械密封的主要安装部,在轴套3的外侧中央处通过螺钉31固定一弹簧座5,弹簧座5和轴套一体,随轴套一起转到。在弹簧座5两侧的轴套上分别设置一个动环座8,动环座8和弹簧座之间为插接连接,动环座8可相对于弹簧座在轴向座直线运动,进行微量的进给。弹簧座5和动环座8之间安装一个弹簧4,起到一个预紧力的作用。
密封仓7是一个管状体,和现有机械密封中的密封仓结构类似。密封仓7的两端面分别设置一个压盖6,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在两个压盖6的内侧分别通过销子12固定一个静环座9,静环座同时和轴套3相配合。同时,在静环座的内侧和所述动环座的外侧相配合,且在静环座9和动环座8的相配合处的结合面上分别镶嵌有静环2和动环1,这样就形成了一对机械密封的配合结构。
在所述密封仓的壳体上开设有泄露回收孔10。
为达到两良好的密封效果,在动环座和轴套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密封圈11,同时在静环座和压盖之间的间隙中也设有密封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双环密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双环密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4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