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开关及其使用的动触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4202.2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1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其;杜迎乾;王肖斌;王赛豪;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8 | 分类号: | H01H1/38;H01H1/4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开关 及其 使用 动触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同时还涉及该电气开关的动触头。
背景技术
动触头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重要部件,并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动触头与触指接触的运动过程中,电流需经动触头从上端触指流到下端触指,完成导电的作用,动触头的导电性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通流能力,考核指标是可以有效流通的电流大小;第二是抵抗电动力的能力,考核指标是在电动力作用下触指能否有效抱紧动触头。以上两点综合体现于动触头与触指接触的稳定性。当接触稳定时,动触头的通流能力大,抵抗电动力的能力强。
为了满足上述对动触头和触指接触稳定性的要求,一般的措施是增大触指上弹簧的抱紧力,利用力量较大的弹簧使触指与导体可靠接触。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隔离和接地开关用动触头外形结构,几乎都是通体圆柱形结构。这种结构的通体圆柱形的动触头,在采用增大弹簧抱紧力的方法后,可以显著提高动触头的导电性能,但当电气部件需要分闸时,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动触头进行分闸操作时,触指对动触头的抱紧力较大,阻碍动触头分闸运动。当抱紧力过大时,会干涉动触头的运动特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分闸失败,导致设备故障等后果。综上可知,触指作用在动触头的抱紧力,虽然能使其可靠接触,但是会干涉动触头在分闸操作时的运动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闸运动可靠的电气开关,同时还提供了该电气开关的动触头,旨在减少现有技术中电气开关的触指对动触头的抱紧力大导致的动触头分闸运动被触指不良干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气开关,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的动触头以及用于在合闸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抱紧动触头以通过动触头相互导通的可径向收张的上、下端触指,所述的动触头具有用于在合闸时与上端触指配合的上端部以及用于在合闸时与下端触指配合的下端部,所述的动触头具有处于上、下端部之间的比上端部细的细颈段杆体。
所述的细颈段杆体细于所述的动触头的下端部。
所述的细颈段杆体和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通过倒角切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的动触头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气开关的动触头,所述的动触头具有用于在合闸时与上端触指配合的上端部以及用于在合闸时与下端触指配合的下端部,所述的动触头具有处于上、下端部之间的比上端部细的细颈段杆体。
所述的细颈段杆体细于所述的动触头的下端部。
所述的细颈段杆体和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通过倒角切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具有处于上、下端部之间的比上端部细的细颈段杆体,使得电气开关在分闸时,上端触指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入该细颈段杆体内,使得上端复位弹簧的变形量减小,对应的复位弹簧作用在上端触指上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上端触指作用在动触头上的抱紧力减小,使得动触头的分闸过程既省力又可靠,进而减少现有技术中电气开关的触指对动触头的抱紧力大导致的动触头分闸运动被触指不良干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该电气开关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的动触头1以及用于在合闸时在复位弹簧2作用下抱紧动触头1以通过动触头1相互导通的可径向收张的上、下端触指3、4,其中,动触头1具有用于在合闸时与上端触指3配合的上端部1-1以及用于在合闸时与下端触指4配合的下端部1-2,动触头1的中部的外周上开设有向动触头1的内部凹陷的用于在分闸时供上端触指3滑入的细颈段杆体1-3, 该细颈段杆体1-3细于动触头1的上、下端部1-1、1-2,且细颈段杆体1-3与动触头1的上端部1-1之间以及细颈段杆体1-3与动触头1的下端部1-2之间通过倒角切面1-4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4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太阳能隔离开关
- 下一篇:一种金属导电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