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HC混凝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13252.9 | 申请日: | 2012-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3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志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hc 沉淀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HC混凝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处理较小流量(≤100m3/h)的污水中采用混凝沉淀方法时,往往采用混凝池和沉淀池作为两个独立单元,混凝池采用机械搅拌,高程较高,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高程较低,混凝反应后的污水通过连接管道直接垂直进入斜管沉淀池内,即该连接管道垂直连接至斜管沉淀池底部布水器,由于沉淀池需要一定高度,排泥往往采用动力式排泥,而连接管道垂直连接斜管沉淀池底部布水器会造成沉淀池内垂直管道旁斜管安装不便,且动力式排泥需消耗一定的能量,且由于是两个独立单元,所以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斜管安装检修方便且排泥效果好、出水状态稳定的HC混凝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HC混凝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将污水进行与药剂混合处理的混凝反应槽、以及用于对污泥和水进行分离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斜管填料层,所述混凝反应槽固定在沉淀池一侧的上部且在混凝反应槽内设有一混凝液出流管,所述混凝液出流管的一端位于混凝反应槽的上部空间,另一端穿过混凝反应槽的底部并通过连接管与沉淀池内的多孔布水管相连通。
在所述多孔布水管上方的斜管填料层上设有阻流板。
在所述沉淀池内斜管填料层的下方设有用于集合污泥的锥形泥斗。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输出污泥的多孔排泥管。
所述出水管处设有用于防止污水冲溢的溢流堰。
本实用新型的HC混凝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通过采用混凝池和沉淀池一体化结构,节省了混凝池长边壁的材料,占地面积较小,混凝液出流管自混凝反应槽底部、沉淀池外端连接沉淀池内的布水器,避免了沉淀池内垂直管道旁斜管安装不便,使斜管填料具整体性和美观性;多孔布水管上方的阻流板和锥形泥斗的设计保证了更佳的污泥与水分离的效果;混合液自沉淀池初端至沉淀池终端稳定沉淀,上清液经终端溢流堰排出,使出水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多孔布水管;2、阻流板;3、混凝液出流管;4、混凝反应槽;5、搅拌装置;6、进水管;7、溢流堰;8、出水管;9、斜管填料层;10、沉淀池;11、锥形泥斗;12、多孔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HC混凝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将污水进行与药剂混合处理的混凝反应槽4、以及用于对污泥和水进行分离的沉淀池10,沉淀池内设有斜管填料层9,混凝反应槽4固定在沉淀池10一侧的上部且在混凝反应槽4内设有一混凝液出流管3,混凝液出流管3的一端位于混凝反应槽4的上部空间,另一端穿过混凝反应槽4的底部并通过连接管与沉淀池内的多孔布水管12相连通,在多孔布水管12上方的斜管填料层9上设有阻流板2,在沉淀池10内斜管填料层9的下方设有用于集合污泥的锥形泥斗11,沉淀池10的底部设有用于输出污泥的多孔排泥管12,出水管处设有用于防止污水冲溢的溢流堰7。本实用新型的HC混凝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通过采用混凝池和沉淀池一体化结构,节省了混凝池长边壁的材料,占地面积较小,混凝液出流管自混凝反应槽底部、沉淀池外端连接沉淀池内的布水器,避免了沉淀池内垂直管道旁斜管安装不便,使斜管填料具整体性和美观性;多孔布水管上方的阻流板和锥形泥斗的设计保证了更佳的污泥与水分离的效果;混合液自沉淀池初端至沉淀池终端稳定沉淀,上清液经终端溢流堰排出,使出水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志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志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32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轨迹和刚体导引的机构
- 下一篇:一种语音蜘蛛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