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腔镜手术缝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12611.9 | 申请日: | 201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9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锦 |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 地址: | 40004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手术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腔镜手术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腔镜微创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借助于腹腔镜、宫腔镜、内窥镜、彩色B超等先进的诊疗设备。经过约5毫米微小的手术切口或人体自然腔道,来进行手术和解除病变。腔镜微创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作临床诊断和各种微创伤手术用,它能真实再现内窥镜所采集的图像,显示和摄录腔内病变组织、治疗过程等。由于腹腔镜手术的腹壁切口较小,不是切开,而是穿刺,将组织向四周挤压,对组织损伤小,对腹壁强度的破坏微乎其微,这对患者个体生存能力和社会稳定及生产力的保护都是十分有益的。
腔镜微创手术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缝合技术是腔镜手术的一个重要操作。常规腔镜下缝合采用普通的手术缝线,在狭小的手术区内,使用手术钳夹持缝针进行缝合和结扎,目前手术所用的缝线在腔镜下使用,长度偏长,并且细小的缝线在结扎时不方便,需要非常仔细,操作困难且耗时,对手术操作者的缝合技巧要求较高,一般不易掌握。
针对上述不足,如附图1所示,包括本人在内发明人曾发明一种缝合器,一端具有供缝针缝合后穿过结扎的扣锁环,扣锁环为生产时缝线端头折回与缝线融合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缝针在缝合好伤口后由所述扣锁环穿出,利用结扎夹锁闭代替打结,采用这种操作使得结扎较为方便,只需简单地穿过扣锁环操作,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结扎牢固。
但是,上述带扣锁环结构的缝合器,在缝针穿过扣锁环之后,仍然需要来回绕线打成死结,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腔镜手术缝合器,结扎方便,可以大大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打结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新型腔镜手术缝合器,包括首端连接缝合针的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尾端与缝合线相交形成固定环,缝合线尾端绕过缝合线并穿过固定环形成活结,缝合线的首端穿过固定环后形成锁紧环。
进一步,所述锁紧环的直径为1-2cm。
进一步,所述缝合线首端与活结之间的距离为10-15cm。
进一步,所述缝合线尾端与活结之间的距离为5-10cm。
进一步,所述缝合线为可吸收缝合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腔镜手术缝合器,包括首端连接缝合针的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尾端与缝合线相交形成固定环,缝合线尾端绕过缝合线并穿过固定环形成活结,缝合线的首端穿过固定环后形成锁紧环。生产时采用机械工业化生产打结,制造方便。使用时,当缝合针穿过需缝合的组织后,绕回穿过锁紧环,用力牵拉缝合线的首端和尾端,即可一次性完成结扎锁紧动作,结扎方便,大大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打结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了患者痛苦,实用性强,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带扣锁环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腔镜手术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新型腔镜手术缝合器,如图2所示,包括首端连接缝合针2的缝合线1,所述缝合线2的尾端与缝合线相交形成固定环,缝合线尾端绕过缝合线2并穿过固定环形成活结3,缝合线的首端穿过固定环后形成锁紧环4。所述锁紧环的直径为1-2cm;所述缝合线首端与活结之间的距离为10-15cm;所述缝合线尾端与活结之间的距离为5-10cm。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环的直径具体为1.5cm;所述缝合线首端与活结之间的距离具体为10cm;所述缝合线尾端与活结之间的距离具体为8cm。生产时采用机械工业化生产打结,制造方便。使用时,当缝合针穿过需缝合的组织后,绕回穿过锁紧环,用力牵拉缝合线的首端和尾端,即可一次性完成结扎锁紧动作,结扎方便,大大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打结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了患者痛苦,实用性强,极具推广价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合线为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后无须患者进行拆线,减轻患者时间与痛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锦,未经陈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2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RTM和真空导流制造工艺的纤维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新型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