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2375.0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9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明;张恒;王世海;钱凯君;苏丹丹;袁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B62J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已经很频繁的在市场上出现,不管是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是三人自行车,我们平时见得很多的就是用双臂来掌控方向,同时双脚的踩蹬力作为自行车,人在自行车上的位置为固定不变式,并且转向的角度受限制,不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转向,对于一些特殊的环境或者技术要求上很难实现。并且双手需要掌控自行车车把,因此双手被限制死,在进行骑车的时候双手不能干其它的事。
对于传统自行车转向方面有一下不足:(1)自行车车把转向不能够进行360°旋转。(2)对于大幅度转弯,需要停车下来进行操作。(3)在窄小空间内很难进行掉头,受自行车本身的限制,旋转半径大。(4)双手受车把的约束,在进行骑行的时候不能释放双手来做其它的事情。(5)由于身体与座椅之间的位置固定不变,在骑行的时候由于长时间不动导致腰部与臀部之间产生疲劳因子,影响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自行车在骑行中不能做到原地转弯功能、受场地限制、骑行中身体很容易僵硬和疲劳、双手受到限制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通过腰部和腿部力量来控制方向、实用性强的自行车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把手、转向轮和脚踏,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旋转式座椅,旋转式座椅安装在车架上,所述的旋转式座椅位于与转向轮的转轴的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车架呈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下端安装拨叉,所述拨叉上安装转向轮和脚踏,所述U型管的上端安装旋转式座椅,所述U型管的中部安装车把。
更进一步,所述旋转式座椅包括座椅本体、钢管和轴承座,所述座椅本体安装在钢管上端,所述钢管下端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与车架固定连接。
所述车把包括支撑杆和环形把手,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环形把手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根据实现可利用腰部及腿部之间的作用力来调节转向轮的方向,即将上述所说的可旋转式座椅设计成可旋转式,利于操作者在进行操控的同时,臀部可以随着上诉所说的可旋转座椅进行旋转,臀部与腰部之间的作用,配合双臂在车把上的拉力,将扭转力传递给双腿,双腿的作用力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脚踏部位。脚踏部位设计为传动结构的部分结构。传动部位与转向轮设计在一个刚性结构上,因此,通过对脚踏部位作用扭转力,可以实现车轮的旋转。这样就可以使得双腿来对自行车进行转向控制。同时,对于座椅方向上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将可旋转座椅的旋转轴同转向轮的转向轴设计在同一直线上,将可旋转座椅可转向轮利用弯曲的U型钢管连接。将可旋转座椅通过轴承连接上U型管的一 端,将转向轮的转向轴部位安装在U型管的下端,同时,在技术上保证上述所说两轴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的设计结构,有利于操作者在进行转弯时,利用双腿作用的扭转力很轻松的将转向轮进行转向,同轴的设计,有利于操作者在变化各种转向姿势的时能够保证身体部位与转向轮之间的距离。同时,同轴设计将重心全部作用在转向轮上,在地面上视为一点,在进行转向的时候,避免了额外力矩的产生,减少了摩擦力,保护了车体不受额外弯矩的破坏。对于车把的环形设计,可以使得操作者不受自身限制,可以在环形车把上任意方面作用力,同时,对于操作者在骑行的时候可以作为保护装置进行安全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旋转式的座椅结构,可以使操作者在骑行的时候仅利用腰部和腿部之间的作用力进行转向,同时在骑行的同时,避免了腰部成固定姿势而对腰部产生伤害,可旋转式的座椅设计,在转向的同时可以对腰部进行锻炼。转向车轮和传动机构设为一体,即转向轮和主动轮为同一机构,大大简化了传统的自行车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车把的固定式结构,不仅能够在骑行的时候保护操作者,安全可靠,同时,也释放了双手,使其不再受约束。并且能在在原地进行转弯功能,能够实现车子的正向骑行和逆向骑行,感受不同的骑行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转座椅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4是座椅与旋转机构的局部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2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