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下烟专用地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2125.7 | 申请日: | 201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5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东;温亮;苏建东;刘广玉;程云吉;杨举田;张教侠;武博;吴开成;任明波;刘勇;张士国;刘红;刘士峰;李太华;李军;王文凯;张怀斌;李相国;赵勇;周龙;李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东;温亮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下烟 专用 地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塑料薄膜,具体的说是一种膜下烟专用地膜。
背景技术
烟草感染病毒病后,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蚜传病毒病已经成为制约烟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对病毒病疗效较好的农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途径还是防治蚜虫。但由于蚜虫寄主较多,受农业大环境的限制,单纯依靠在烟叶上使用化学药剂防止蚜虫,往往效果微弱。
国际上部分烟叶生产国家已对不同的避蚜措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自2000年开始通过大田覆盖纱网、膜下烟等措施进行了多种防蚜措施,但除烟田覆盖纱网、膜下烟种植方式外,其他措施都不能完全避开蚜虫的危害,效果不显著。由于烟田覆盖纱网的成本太高,难以推广,最终选择了膜下烟栽培技术为今后主要的防蚜栽培措施。
膜下烟栽培具有很多优势,但是,普通地膜透光率高,膜下温度高,一方面因光线强或温度高会灼伤烟苗;另一方面膜下温度高,还导致水分蒸发,湿度不易保持,不利于烟苗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下烟专用地膜,该膜下烟专用地膜能够防止烟苗因温度高而灼伤,同时还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有利于烟苗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地膜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或多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所述的黑色条带透光率为0~60%。
所述的黑色条带为单条,宽度为5~40cm,其纵向中心线偏离所述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的距离为0~20cm。
所述的黑色条带为多条,数条黑色条带沿长度方向纵向平行间隔设置,间隔区域为白色条带,黑色条带和白色条带间隔设置形成条带区。
所述条带区总宽度为40~60cm,单条黑色条带宽度为2~10cm,单条白色条带宽度为2-10cm,单条黑色条带宽度大于或等于单条白色条带宽度,条带区以外区域为黑色或白色。
在地膜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多个通孔。
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纵向中心线的单列通孔,通孔与通孔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
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心连线呈波浪型的通孔群。
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为5-100cm,孔直径为5-50mm。
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双列通孔,通孔与通孔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
纵向相邻两孔垂线间距为5-100cm,横向相邻两孔间距不小于5cm,孔直径5-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设置了黑白地膜,而白膜的优点是增温保墒,其缺点是灭草效果差;黑膜的优点是保墒、灭草效果较好;缺点是增温缓慢、且地温较白膜低。利用这一特点,使烟苗位于黑膜的下方区域,可以减少阳光直接照射强度,避免因温度高而灼伤烟苗;而且,黑膜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白色有利于透过阳光迅速提高地表温度,促进作物生长。黑白配色地膜,色界分明,膜厚均一,可为烟草、棉花、花生、蔬菜、花卉的种植提供新型地膜覆盖材料。
2、经验证:应用本地膜的膜下烟栽培具有如下优势:表现在:1)烟苗早发快长,烟苗成活率高;2)烟苗在膜下生长期长,避蚜效果明显,大田病毒病发病轻;3)下部烟叶发育好,可用性高;4)减少或避免早花现象;5)烟株有效叶数多,根系发达,双层根系明显,抗倒伏,开秸开片好;6)产质效益较普通烟田明显提高;7)验证了膜下烟栽培模式有肥料利用率高的优势,可减少使用肥料;8)抑制杂草生长,节省除草剂的费用和人工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东;温亮,未经李彦东;温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2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扒报警钱包
- 下一篇:一种电池极片的定位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