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自然煤中提纯壳质组的方法的专用分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1474.7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8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壮;楚英军;王金喜;金瞰昆;孟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5/04 | 分类号: | C10L5/04;B01D17/02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铎 |
地址: | 056038 河北省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提纯 壳质组 方法 专用 分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自然煤中提纯壳质组的方法的专用分层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资源利用量大,自然煤中含有的三大主要有机显微组分也就自然成为了人们所研究的重点。这三大主要有机显微组分按照密度由小到大排列分别是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且其密度均小于2.0 g/cm3,其中壳质组的含量高低对煤种优劣的影响很大。壳质组主要由高等植物的繁殖器官、保护组织及其分泌代谢产物、菌藻类、微生物降解物等物质所形成的显微组分,为氢含量较高的显微组分,对煤的发热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对研究成煤古环境、古地理提供重要的依据。然而,我国目前对壳质组的分离多采用实验室化学工艺技术,主要指浮沉法,即通过煤中三大主要有机显微组分的密度不同分离壳质组,这种分离方法操作麻烦、效率低、分离效果差,既成本昂贵又不能批量提取,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自然煤中提纯壳质组的方法的专用分层装置,该专用分层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提纯效率高;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从自然煤中提纯壳质组的方法的专用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层装置由分层管、阀门、密封盖和带有气门针的充气嘴组成,阀门安装在分层管的内腔中部位置,密封盖通过其内螺纹拧装在分层管的上端口处,带有气门针的充气嘴装于密封盖上;所述的阀门由阀门板、阀门轴、阀门轴固定端、阀门轴螺母和阀门手柄构成,阀门轴固定在阀门板的中部,阀门板通过阀门轴和装于阀门轴上的阀门轴固定端安装在分层管的内腔中部位置,并通过拧装在阀门轴上的阀门轴螺母定位,阀门轴的右端设有阀门手柄,且位于分层管的外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专用分层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提纯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从自然煤中提纯壳质组的方法的专用分层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分层装置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2是分层装置的阀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从自然煤中提纯壳质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工艺步骤:
(A)将在自然状态下干燥的自然煤块粉碎、磨成煤粉,过200目筛,然后保存于干燥箱内备用;
(B)配置重液:先将ZnCl2固体放入容量为2500ml的烧杯内加水煮溶,然后冷却至室温,再经真空过滤滤出杂质,将滤液回收,并加水配置成密度为2.0 g/cm3的重液;注意配置重液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重液,并缓慢加水,然后将部分配置好的重液倒入容量为500ml的量筒内,并放入密度计测量所配置重液的密度值,如果测量出的密度值不是所需配置的重液密度值,则按上述程序反复配置,直至所测重液的密度值为2.0 g/cm3为止;
(C)将步骤(A)中磨好的煤粉和步骤(B)中配置好的密度为2.0g/cm3的ZnCl2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4的比例混合,配制煤粉混合样;然后将已经配好的煤粉混合样倒入离心机的离心管内,倒入煤粉混合样的量为离心机离心管容积的2/3,再将离心管放进离心机内进行离心,离心机转速为2200r/min,离心时间为25min;离心结束后,从离心机内取出离心管,并将离心管放置于管架上静置2h;静置2h后离心完毕,煤粉混合样被分为三层,中间一层为ZnCl2溶液,漂在ZnCl2溶液上部的一层浮物是煤中的有机组分,沉于ZnCl2溶液底部的一层下沉物是煤中的无机组分和部分杂质,此时从管架上取下离心管,先用玻璃棒沿离心管拨动一下漂在ZnCl2溶液上部的浮物表面,然后仔细而又迅速地将浮物倒入烧杯中,并用装有40~50℃热水的洗瓶倒出少量热水,迅速冲洗离心管管壁上粘着的浮物,以保证所有的浮物都被冲洗到烧杯中,然后加蒸馏水调节浮物的密度为1.1 g/cm3,即得到有机组分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程大学,未经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1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