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热交换换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533.7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2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志鸿 |
主分类号: | F28F1/30 | 分类号: | F28F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5 浙江省慈溪市天元镇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热交换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热交换器上的换热组件,特别是一种高效热交换换热组件。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由壳体和内置的换热组件组成,壳体一般采用紫铜而成,换热组件则由并列的多根导热管1构成(见图1),多根导热管1通过若干导热片2连接为一体。现有的换热组件,其导热管1大都采用直径为12~18mm的铜管制作,导热片2大都采用高度为55~75mm的铜片制作,由于导热管1比较粗,所以每个换热组件只能容下为数不多的几根导热管,使散热的有效面积偏小;由于导热片2的高度较高,使得导热片面积偏大,热量传送的距离相对较长,热阻增加,热传递效率降低。由于导热片的尺寸较大,使换热组件的体积增大,产品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换热组件热传递效率低、体积大、成本高等技术缺陷,发明一种采用细导热管长导热片分组排列的高效热交换换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述高效热交换换热组件,包括导热片及穿插安装固定在导热片上的多根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导热管分成三到五个导热管组,每组包括二到五根导热管,组内的导热管按并联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导热管的直径在6~9mm之间,所述导热片的高度在25~50mm之间。
所述导热管分成四组,每组包括三根导热管,所述每组的三根导热管按三角形的形状排列并按并联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导热片的高度为27mm,导热片的宽度为90mm,导热片的厚度在0.15~0.3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每组导热管采用2~5根Φ6~φ9的铜管并联组成,这样每根导热管面对下方高温烟气的有效面积叠加后远远大于单根导热管的下半圆周长的有效面积,而由于采用了较为细小的管径,导热管加工时的弯曲半径可以较小,这样减少了导热片的空间尺寸,导热片高度可以减少到25~40mm,相邻两个导热管的距离就更加靠近,使得上半部分的热传导距离较少,同时热传导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导热片高度降低,导热片表面的温度均匀性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热传导的均匀性可以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导热片高度降低,所以材料减少30%,同时导热片相对强度也得到提升,有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换热组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热管 2导热片 3导热管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所述高效热交换换热组件,包括导热片2及穿插安装固定在导热片2上的多根导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导热管1分成三到五个导热管组3,每组包括二到五根导热管,组内的导热管按并联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导热管1的直径在6~9mm之间,所述导热片2的高度在25~50mm之间。
所述导热管1分成四组,每组包括三根导热管,所述每组的三根导热管按三角形的形状排列并按并联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导热片2的高度为27mm,导热片2的宽度为90mm,导热片2的厚度在0.15~0.3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每组导热管采用2~5根Φ6~Φ9的铜管并联组成,这样每根导热管面对下方高温烟气的有效面积叠加后远远大于单根导热管的下半圆周长的有效面积,而由于采用了较为细小的管径,导热管加工时的弯曲半径可以较小,这样减少了导热片的空间尺寸,导热片高度可以减少到25~50mm,相邻两个导热管的距离就更加靠近,使得上半部分的热传导距离较少,同时热传导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导热片高度降低,翅片表面的温度均匀性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热传导的均匀性可以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导热片高度降低,所以材料减少30%,同时导热片相对强度也得到提升,有助于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范畴内,熟知此技术的人员所做的任何简单的修饰与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志鸿,未经钱志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5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