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具的箱外关锁故障的排除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518.2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5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发;赵增杰;耿鑫;朱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5/00 | 分类号: | B66F1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关 故障 排除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排除吊具锁头与集装箱连接的箱外开关锁出现故障的工具。
背景技术
吊装集装箱用的吊具是港口生产的关键工具,吊具周边与集装箱连接的锁头,是吊装的关键部件,若吊具与集装箱连接的锁头不好用,将直接影响装卸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将吊具周边的锁头与集装箱连接时,有一个或多个锁头在箱外开关锁,其余锁头在箱眼内开关锁。由于司机的不良操作习惯或集装箱锁眼不规范所致,经常出现吊具锁头的箱外关锁不到位,使锁箱用的顶销无法拔出,造成吊具与集装箱不能脱离。
目前解决上述故障的办法,一般是在顶销下方垫一些硬东西再将吊具放下,手动感应顶销限位的开锁法,或者直接借助普通撬棍等工具撬限位来解决。上述使用临时的普通工具或开锁方法,均存在因工具不专业而使工作不安全和效率低的问题,更有甚者,普通撬棍等工具很有可能损坏限位部件,若限位部件受到损坏,又扩大了维修范围并延误维修时间,耽误了正常生产,这样对装卸工作的影响会更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集装箱吊具周边上的锁头连接集装箱装卸时,出现吊具的箱外关锁不到位而无法与集装箱分离,使用普通工具和方法分离时工作不安全、工作效率低,而且还容易损坏吊具部件的缺点,提供一种吊具的箱外关锁故障的排除工具。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带有两平行爪的“L”形叉头的“L”字竖杠的顶端,垂直连接在长形杆体的一端头上,杆体上位于近“L”形叉头处,与“L”字的竖杠同向固定有凸起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所述杆体上位于支撑杆与杆体的连接处,设有顺支撑杆方向的下弯;
所述支撑杆的离杆体的一端面,为顺杆体方向的凸弧面;
杆体上与所述叉头相对一端的手握处设有防滑网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该工具的一端带有叉头,另一端为长形杆体,杆体上固定有凸起的支撑杆,将叉头叉在吊具锁头顶销的上端盖下,用叉头卡住吊具锁头连接集装箱的顶销上端盖,然后将所述凸起的支撑杆支撑在吊具上面,手握长形杆体的另一端轻轻一压,在杠杆力的作用下即可很容易地将顶销拔出,机械锁即被打开,使吊具与集装箱分离,省时省力,方便快捷,30分钟即可排除故障,不损坏限位部件也就不会扩大了维修范围,从而节约了维修费用,保证了生产的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带有两平行叉爪5.2的“L”形叉头5的“L”字竖杠5.1的顶端,垂直连接在长形杆体2的右端头上,杆体2上位于近“L”形叉头5处,与“L”字的竖杠5.1同向固定有凸起的支撑杆4。
使用时,将叉头5卡住吊具7的锁头连接集装箱的顶销6的上端盖6.1,将所述凸起的支撑杆4支撑在吊具7的上面(参见图2),手握杆体2的另一端轻轻一压,在杠杆力的作用下即可很容易地将顶销6拔出,使吊具7与集装箱分离,故障即被排除。
为了缩短杆体2外伸的长度而又不影响杠杆的撬动力,在所述杆体2上位于支撑杆4与杆体2的连接处,设有顺支撑杆4方向的下弯3。
为了在使用上述工具时减少撬动的阻力,所述支撑杆4的离杆体2的下端面,设为顺杆体2方向的凸弧面4.1(参见图2)。
在使用上述工具时,为了防止手握杆体2左端的手柄1时打滑而出现碰伤手的现象,杆体2左端的手柄1的手握处外周设有防滑网纹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