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09275.2 | 申请日: | 2012-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6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芳;张铭发;卢金龙;邓雅清;郑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23/00 | 分类号: | B02C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 地址: | 33003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碎片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的工艺生产中,废旧铅酸蓄电池、铅渣和铅泥等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中的铅可回收再生。
再生铅回收的第一道工序正是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拆解,传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拆解工艺多为人工拆解。国内大部分再生铅厂普遍采用常规的反射炉、鼓风炉等熔炼工艺,很容易造成资源流失和引起环境污染,而且没有分选处理,造成板栅金属和铅膏混炼,导致合金成分没有合理利用,再生铅后道生产能耗高。另外,使用国外进口大型设备拆解处理的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送设备,所述输送设备用于输送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碎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输送设备,包括:第一输送槽,所述第一输送槽设在所述破碎机箱体下方且内部具有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具有第一输送入口和第一输送出口且所述第一输送入口与所述破碎设备的出料口上下对应以接收电池碎片;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输送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电池碎片通过所述第一输送出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设备,可对破碎拆解后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输送,可减少污染,并节省了能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输送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碎片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可旋转地沿所述第一输送槽的轴向设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以将所述电池碎片从所述第一输送入口供至所述第一输送出口;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螺旋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输送槽包括:槽本体,所述槽本体的顶部敞开;和罩盖,所述罩盖设在所述槽本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输送入口由所述罩盖和所述槽本体的顶部限定出。
所述槽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边数大于四边的正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系统中的破碎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系统中的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系统中的水力分选设备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水力分选设备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系统中的过桥分选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系统中的铅膏分离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系统中的塑壳分离设备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塑壳分离设备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塑壳分离设备的左视图;和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LED设备灯
- 下一篇:一种具有梯形扩散结构的背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