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型化音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9141.0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元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型化音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腔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主要应用在手机及其电子数码产品上的薄型化音腔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扬声器前后的声波干涉而导致音质和音量差的问题,因此都采用将扬声器单元密封在壳体内,这样可以防止声短路现象。常用的音腔结构都是采用“三明治”的结构方式,即扬声器单元、密封泡面和音腔壳体之间形成密封的结构,这样不仅降低了扬声器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对扬声器的低音性能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通常会通过增加音腔的厚度来增加扬声器音腔的容积,从而提高扬声器的使用效率。此举虽然提高了扬声器的使用效率,但势必影响移动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音质效果佳、整体厚度较薄的薄型化音腔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型化音腔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音腔上壳体、音腔下壳体,扬声器与音腔上壳体和音腔下壳体相固定,所音腔上壳体和下壳体相盖装,扬声器包括磁碗和前罩,音腔下壳体与磁碗装接,前罩与音腔上壳体装接,磁碗、前罩、音腔上壳体及音腔下壳体组成一密封音腔,且扬声器的后出声孔位于该音腔内。
所述扬声器的磁碗与音腔下壳体通过胶水粘接。
所述扬声器的磁碗与音腔下壳体在模内直接注塑成型。
所述扬声器的前罩与音腔上壳体通过胶水粘接。
所述扬声器的前罩与音腔上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音腔的整体厚度,从而使装配该类音腔装置的设 备的整体厚度也降低,并且提高了音质效果,使音腔结构不再成为移动电子设备厚度的瓶颈,可广泛应用在手机等电子数码产品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薄型化音腔装置,包括扬声器2和音腔上壳体31、音腔下壳体32,扬声器2与音腔上壳体31和音腔下壳体32相固定,所音腔上壳体31和音腔下壳体32相盖装,扬声器2包括磁碗22和前罩21,音腔下壳体32与磁碗22装接,前罩21与音腔上壳体31装接,磁碗22、前罩21、音腔上壳体31及音腔下壳体32组成一密封音腔3,且扬声器2的后出声孔23位于该音腔3内。扬声器2的磁碗22与音腔下壳体32通过胶水粘接,或者磁碗22与音腔下壳体32通过模内嵌件注塑成型。扬声器2的前罩21与音腔上壳体31通过胶水粘接,或者前罩与音腔上壳体为一体成型为一个独立的部件。扬声器的磁碗与音腔下壳体组成一平面,扬声器的前罩与音腔上壳体组成一平面,保证音腔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9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