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汽车遮阳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8972.6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茂龙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8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汽车 遮阳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遮阳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轿车上的折叠式汽车遮阳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汽车已走进普通百姓家庭,但随之也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随着汽车的增加,室内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能停靠在露天停车位、马路边等,特别在炎热的夏天,从车窗玻璃照射及从车顶往下烤得座椅火热滚烫,人们在短时间内就根本无法坐进去,需启动汽车,打开空调,车厢温度降下来后才能乘座。二是随着汽车的增加,学开车的人也不断增加,许多学生为了学车都选在夏天,在场地训练时,教练车在水泥场地上上晒下蒸,即使空调开得最大,也无法达到降温效果,身体素质较差的学员就会出现中暑等不良症状,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虽然现在也有汽车遮阳篷,遮阳效果理想的遮阳篷是固定式的,不能随车携带;如果能随车携带的遮阳篷却遮阳效果不理想,更不能在移动的车辆上使用。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汽车遮阳篷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和折叠方便、包装体积小、遮阳效果好、场地教练车上也能方便使用的折叠式汽车遮阳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前侧板、顶板、后侧板,所述顶板的一边与前侧板连接,顶板的另一边与后侧板连接,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的柔软材料制成。
所述两侧的梯形侧板上对应设有可分开前后侧板的前后拉链。
所述的顶板上设有可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
所述前侧板的前方两侧对应设有前支撑架。
所述的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以及与前支撑杆固定的前支撑座,前支撑杆设在前侧板的前支撑套上,前支撑座与车体相吸。
所述后侧板的后方两侧对应设有后支撑架。
所述的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杆以及与后支撑杆固定的后支撑座,后支撑杆设在后侧板的后支撑套上,后支撑座与车体相吸。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一是由于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与分别与前挡风玻璃、车顶和后挡风玻璃相对应,两侧的梯形侧板与车门玻璃相对应,因此可以很好罩在汽车上,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遮阳效果。二是由于顶板上设有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可以起到固定作用。三是两侧的梯形侧板上设有拉链,可以方便整个车篷使用、拆卸和折叠。四是前后侧板拉开拉链后可以用前后支撑架撑起,特别适合教练车在场地学习时使用。五是由于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的四周分别设有可扭曲折叠钢丝,使用时可以撑平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使用结束后,又可轻松地将可扭曲折叠钢丝扭曲折叠,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侧板,2前拉链,3梯形侧板,4固定座,5顶板,6后拉链,7后侧板,8可扭曲折叠钢丝,9前支撑套,10前支撑杆,11前支撑座,12后支撑套,13后支撑杆,14后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汽车遮阳篷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前侧板1、顶板5、后侧板7,所述顶板5的一边与前侧板1连接,顶板5的另一边与后侧板7连接,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3,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8的柔软材料制成。所述两侧的梯形侧板3上对应设有可分开前后侧板1、7的前后拉链2、6。所述的顶板5上设有可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4,固定座4可以设有磁性材料,也可以是吸盘。
图3所示,所述前侧板1的前方两侧对应设有前支撑架,所述的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10以及与前支撑杆10固定的前支撑座11,前支撑杆10设在前侧板9的前支撑套9上,前支撑座11可以是磁性座也可以是吸盘与车体相吸。所述后侧板7的后方两侧对应设有后支撑架,所述的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杆13以及与后支撑杆13固定的后支撑座14,后支撑杆13设在后侧板7的后支撑套12上,后支撑座14可以是磁性座也可以是吸盘与车体相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茂龙,未经胡茂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8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