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细径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08420.5 | 申请日: | 2012-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3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金小平;车英;虞啟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3/26 | 分类号: | G02B23/26;G02B23/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25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极细径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内窥镜的改进。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广泛用于医疗、工业及很多领域的器械,内窥镜检查能以最少的伤害,达到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及工业零部件内部通道(如小孔、细的管道及细缝)的目的。
内窥镜基本方法是使用一根细长的光学系统伸入人体、工业零部件的内部或需要观察的各种小孔、窄缝、微管道等,以达到观察检查内部通道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细径内窥镜,其物镜大都是由GRIN透镜组成,但是GRIN透镜与光学透镜相比,有成像质量差、视场角小、精确加工困难等缺点;此外它们的外径大多在0.4mm以上,微孔、细微管道及细缝无法进入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视场角大、便于加工且图像清晰的极细径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物镜组、目镜、导像束和导光束,所述导像束的前端与所述物镜组的最后一面相胶接;所述目镜设在所述导像束的后端、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A;所述导光束呈环形、设置在所述导像束的表面;
所述物镜组设在物镜座内,所述物镜组依次包括保护玻璃、光阑、平凸透镜和透镜,所述保护玻璃和平凸透镜的平面固定连接,所述光阑设在所述保护玻璃和平凸透镜之间;
在所述平凸透镜和透镜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和透镜的内凸面相对。
所述导光束环设在所述物镜座表面。
所述透镜的外端面为平面,所述透镜的平面贴合所述导像束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由物镜组、导像束、导光束和目镜组成,其中物镜组采用胶合透镜(即平凸透镜和保护玻璃采用光学胶粘接)和透镜组合,两者中间设有可调间隙,实现调整成像清晰的需要,在胶合透镜中间的光阑,提高了成像的质量和控制像的明暗度;透镜的平面和导像束用光学胶粘接,导光束粘接在导像束和物镜座的外表面;同时导像束与目镜之间有空隙用于耦合成像。本实用新型成像质量高、视场角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方式;
图中1是导像束,2是导光束,3是目镜,31是间隙A,4是物镜座,50是保护玻璃,51是光阑,52是平凸透镜,53是透镜,54是间隙,6是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物镜组和目镜3、导像束1和导光束2,所述导像束1的前端与所述物镜组的最后一面相胶接;所述目镜3设在所述导像束1的后端、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A31;所述导光束2呈环形、设置在所述导像束1的表面;
所述物镜组设在物镜座4内,所述物镜组依次包括保护玻璃50、光阑51、平凸透镜52和透镜53,所述保护玻璃50和平凸透镜52的平面固定连接,所述光阑51设在所述保护玻璃50和平凸透镜52之间;
在所述平凸透镜52和透镜53之间设有间隙54、且所述平凸透镜52的凸面和透镜53的内凸面相对。
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束2同时环设在所述物镜座4表面。
所述透镜53的外端面为平面,所述透镜53的平面贴合所述导像束1的端面。
在目镜3与导光束2之间设置光源6,能起到为物镜前部照明的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显而易见的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84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