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流互感器的卡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07655.2 | 申请日: | 2012-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4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贾传滨;于洪;李永宁;张达天;林在峰;郑风铃;周迎新;赵建华;金涛;刘荣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02;G01R15/1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 地址: | 250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流 互感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电流互感器的卡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常用的电流互感器就是一个闭合完整的磁环上缠绕有绕组的环形装置,装置中间是一个不可分离的闭合圆孔。因此,这种闭合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在安装时,需要将电力电缆从闭合圆孔中穿过才能完成设备接线,这样,不仅安装麻烦,而且不便于事后检修和后期加装电流互感器,制约了其适用范围。
目前,一些改进的电流互感器采用柔性罗氏线圈,也就是将一根柔软的线圈折成圆形,用以环绕电缆,并将圆形线圈的两端通过塑料螺丝和螺母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固定的目的。虽然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将电缆断开从闭合圆孔中穿过,方便了安装,但是,却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塑料螺丝、螺母容易出现老化变形的现象,长时间工作后会导致螺母变形空洞扩大,从而出现连接力量不够松动或者自动开口的现象,电流互感器不能长时间、牢固的固定在接地线上,最终导致采集数据不准;2)这种连接方式要求线圈必须是柔性线圈,柔性线圈想比刚性线圈的劣势比较明显,它不能采用更为坚固、密封性更好的金属外壳结构,长时间运行后,传感器内部会出现受潮、变形等劣化传感器性能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流互感器的卡接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电流互感器的卡接装置,包括封装有导磁体的外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体由两个壳体相对扣合而成且中间具有穿装线缆的中心通孔,所述两个壳体一端通过合页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件连接。
所述卡扣件包括相互卡接的卡扣柱和卡扣套,所述卡扣柱和卡扣套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上,所述卡扣套上设置有保险装置。
所述壳体采用喷钢琴漆钢制骨架结构体。
所述壳体中心通孔处内侧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防水柔性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不需要断开电力电缆的情况下,直接卡放在电力电缆上,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方便电力电缆电流的取样工作,有利于事后检修和后期加装电流互感器。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卡扣式连接,可将电流互感器一分为二,外加刚性外壳,防水防潮性能优越,同时卡扣连接比较牢固,不容易老化,可长时间保证传感器固定在电缆接地线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合页、3卡扣件,31卡扣柱、32卡扣套、4中心通孔、5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电流互感器的卡接装置,包括封装有导磁体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由两个壳体1相对扣合而成且中间具有穿装线缆的中心通孔4,所述两个壳体1采用喷钢琴漆钢制骨架结构体,一端通过合页2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件3连接。所述卡扣件3包括相互卡接的卡扣柱31和卡扣套32,所述卡扣柱和卡扣套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上,所述卡扣套32上设置有保险装置,用以防止由于误操作导致掉落。所述壳体1的中心通孔处内侧面设置有保护层5,所述保护层5由防水柔性材料制作,用以保护电力电缆。
安装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壳体打开,将电力电缆放进中心通孔中,然后将两个壳体进行闭合,再将卡扣套卡在卡扣柱上,并通过保险装置将其锁住,防止由于误操作导致掉落。当需要摘下本实用新型时,需触摸保险装置进行解锁,然后将卡扣套从卡扣柱掰开,从而分开两个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供电公司,未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