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减压功能的一体式室内消火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7260.2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0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安消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5/20 | 分类号: | A62C3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携众至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6 | 代理人: | 成义生;石玉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减压 功能 体式 室内 消火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用的室内消火栓,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减压功能,并可直接与室内供水管路相连接的具有减压功能的一体式室内消火栓。
背景技术
室内消火栓是一种固定的消防工具,主要用于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并消除火源。现有消防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及灭火器系统等。其中,室内消火栓是室内管网向火场供水的带有阀门的接口,用作建筑物等的室内固定消防设施,其通常安装在消火栓箱内,与消防水带和水枪及消防软管卷盘等器材配套使用。
传统的室内消火栓包括阀体、阀瓣、阀盖、阀杆及手轮,其阀体下部设有螺纹接口。室内消火栓与消防软管卷盘相连接时,要配置一个分别与消火栓阀体下部的螺纹接口及室内供水管路连接的分体式的三通接头和一个内接头,而上述室内消火栓和与之配套的三通接头和内接头由不同的厂商生产,因此存在多个部件的配套、采购、储存、运输等诸多环节,不仅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也造成室内消火栓与消防软管卷盘的安装不便及安装效率低等问题。某些室内消火栓也设置了减压结构,但其仍需通过分体式的三通接头和内接头与室内供水管路相连接,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减压功能,并可直接与室内供水管路相连接,安装快捷方便,可有效节约成本的具有减压功能的一体式室内消火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减压功能的一体式室内消火栓,其包括阀体,装在阀体内的阀瓣组件,装在阀体顶部的阀盖,与阀瓣组件及阀盖连接的阀杆,设于阀杆端部的手轮及设在阀体出水口的消防接口,在阀体出水口内与消防接口之间设有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自其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与阀体一体的管状连接部,该管状连接部与阀体内部连通,且该管状连接部通过其内螺纹直接与进水管道相连接,在所述管状连接部的上端左侧管壁上设有一个贯通的连接消防软管卷盘用的螺孔,使得来自进水管道的水可直接经由所述螺孔喷出。
阀体的顶部设有带内螺纹的上部接口,阀体的侧面设有消防接口,所述消防接口和上部接口均与阀体内部相连通,且所述消防接口和上部接口分别与消防水带及阀盖螺纹连接。
阀瓣组件包括阀瓣、阀座、密封垫及锁紧螺母,其中,所述阀瓣的上端与阀杆连接,所述密封垫装在阀瓣下部,并由锁紧螺母固定,所述阀座装在阀体的环形台阶处,其上端与所述密封垫形成密封连接。
阀体的管状连接部包括延伸部和连接部,其中,所述延伸部自阀体底部的环形台阶向下延伸而形成,连接部自延伸部的底端向下延伸而形成。
螺孔呈横向设置在阀体管状连接部的延伸部的左侧壁上。
螺孔与连接管螺纹连接,连接管则与消防软管卷盘连接,在连接管上装有水阀。
阀体的管状连接部的内径大于延伸部的内径。
管状连接部的长度为足以使其与进水管道相连接所需的长度。
阀体的水平中心线与其管状连接部下端面间的距离为65~120mm。
减压装置为减压孔板,减压孔板中央开有出水及减压用的通孔,减压孔板装在阀体出水口与消防接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传统室内消火栓所在的问题。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室内消火栓与三通接头以及内接头集成为一体,形成了一体式的室内消火栓结构,其可直接与室内供水管路相连接,因而不仅有利于生产制造和包装运输,更有利于室内消火栓与消防软管卷盘的安装,并可大大提高安装效率,有效节约包括制造、包装运输、及安装等过程在内的生产成本,亦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减压功能,因此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安消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安消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2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