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计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07085.7 | 申请日: | 201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8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方庆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1/00 | 分类号: | D01D1/00;D01F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丝母粒的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纺丝机是将成纤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制成丝状物的机器统称。在生产涤纶有色长丝的过程中,除了需通过纺丝计量泵将聚酯原料输送到螺杆挤压机的料斗外,还需将所需颜色的色母粒通过送料器添加到聚酯原料中。
目前,色母粒添加装置一般采用自动称量装置、螺杆式加料装置或转盘容积式加料装置等。其中,自动称量装置受振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系统稳定性差,效果难以达到要求;螺杆式加料装置受物料特性、转动惯性等因素影响,转速与添加量间存在较大误差,难以形成固定的线性关系;转盘容积式加料装置的线性关系虽稳定,但添加的脉动性较大,在色母粒添加量较小的情况下,添料不均匀现象严重。可见,上述各种型式的色母粒添加装置只能适合特定范围的添加量,不能满足各种不同量程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色母粒添加装置不能满足各种不同量程及高精度需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计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具有空腔的计量泵泵体、沿轴线紧固在所述空腔内的料筒、设置在所述料筒内且与其相配合的计量轴、与所述计量轴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计量泵泵体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轴上位于所述空腔内的部分均布有若干盲孔,所述料筒上具有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相对应的进料槽和出料槽,所述进料槽一侧的所述料筒上具有至少一面沿其轴向设置的刀刃,所述刀刃与所述计量轴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刀刃的切削前角α为1~2°,后角β为20~24°,所述刀刃与所述计量轴的外表面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轴上每一组盲孔的中心连线呈螺旋状分布,其与所述计量轴轴线间的偏角γ为2~10°。
优选地,所述盲孔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本专利的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料筒上的刀刃与中空螺杆零间隙配合,料筒上每组通孔的中心连线呈螺旋状,且与计量轴线间有一偏角γ,使得加料既连续又均匀,从而避免了传统微量添加装置中存在的计量稳定性差,转速与添加量间难以形成线性关系等问题,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稳定性与连续性,确保了色母粒与聚酯原料间的质量比,进而确保纺丝颜色的一致性。
二、本实用新型料筒上的刀刃的切削前角α为1~2°,后角β为20~24°,刀刃切余量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刃与中空螺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泵体 101-料筒
102-计量轴 103-端盖
104-盲孔 105-驱动装置
106-进料口 107-出料口
108-刀刃 109-进料槽
110-出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颗粒计量装置,它包括一具有双锥空腔的计量泵泵体100、沿水平轴线设置在空腔内的料筒101、设置于料筒101内并与其相配合的计量轴102、与计量轴102连接的驱动装置105。泵体1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料口106和出料口107,进料口106连接进料阀,出料口107连接出料管,料筒101的两端通过端盖103紧固在泵体100上。计量轴102上位于空腔中的部分均布有若干盲孔104,料筒101上具有与进料口106和出料口107相对应的进料槽109和出料槽110,进料槽109一侧的料筒101上具有至少一面沿其轴向设置的刀刃108,刀刃108与计量轴102零间隙配合。刀刃108的切削前角α为1~2°,后角β为20~24°,刀刃108与计量轴102的外表面相切。
驱动装置105包括减速器及电机,计量轴102的伸出端经联轴器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联接,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电机联接,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纺丝母粒的添加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系阻燃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三氟乙脒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