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氰乙酸乙酯的精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6133.0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9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龚业徽;张婷婷;李德;陈金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久而久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C07C255/19;C07C253/3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酸乙酯 精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氰乙酸乙酯的精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市场对氰乙酸乙酯的需求往增长趋势发展,尤其是日本市场和欧洲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纯度要达到99%以上。然而我国生产氰乙酸乙酯的厂家与国外生产厂家相比规模都普遍较小且纯度较低,含量一般在95%左右,达到99%的厂家较少。
造成纯度低的原因在于我国生产氰乙酸乙酯的技术通常是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由于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可使部分氰乙酸直接酸化成丙二酸。也就是说在酯化过程中除了生成氰乙酸乙酯,还有副产物丙二酸二乙酯生成。而氰乙酸乙酯与丙二酸二乙酯之间的沸点相差6~8℃,利用普通精馏方式难以将两者很好的分离,并且能源消耗大,成本高。所以开发出一种在保证氰乙酸乙酯纯度达到99%以上,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源利用率高的精馏装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氰乙酸乙酯的精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精馏后得到的氰乙酸乙酯产品纯度高且生产能耗低、可实现连续性精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氰乙酸乙酯的精馏装置,包括反应釜、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粗品储罐和成品接收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沸器的顶部通过进料泵与粗品储罐相连,底部与反应釜上部相连;
所述反应釜的顶部与精馏塔相连通,底部分别与废渣罐、进料泵相连;
所述精馏塔的顶部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的出口端分别与成品接收罐相连。
作为改进,所述冷凝器是由互相串联设置一级冷凝器与二级冷凝器组成,其中一级冷凝器与所述精馏塔的顶部相连通,二级冷凝器与所述储罐相连通,并在二级冷凝器与所述精馏塔之间设有回流管道。
再改进,所述一级冷凝器上并联有带有真空泵的水箱,所述一级冷凝器和所述二级冷凝器之间设置有温度计探头。
最后,所述成品接收罐是由一个成品缓冲罐和若干个成品储罐组成,所述成品缓冲罐和其中一个成品储罐的顶部与所述二级冷凝器直接相连,其余成品储罐通过真空泵与所述成品缓冲罐的底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精馏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分离出来的氰乙酸乙酯纯度高,可达到99%以上,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并且生产能耗低、可实现连续性精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氰乙酸乙酯的精馏装置,包括反应釜3、再沸器6、精馏塔4、冷凝器、水箱7、四个成品储罐9、11、12和13、成品缓冲罐10、粗品储罐1、废渣罐2等,粗品储罐1通过进料泵与再沸器6顶部相连,再沸器6底部与反应釜3上部相连;反应釜3的顶部与精馏塔4底部相连,底部分别与废渣罐2、进料泵相连;冷凝器是由串联的一级冷凝器5和二级冷凝器8组成,一级冷凝器5与精馏塔4顶部相连,一级冷凝器5上并联与带有真空泵的水箱7,二级冷凝器8分别与一个成品储罐9和成品缓冲罐10的顶部相连,成品缓冲罐10的底部通过真空泵分别与另外三个成品储罐11、12和13相连,并且在两个冷凝器之间设置有温度计探头14。
精馏过程是这样的:氰乙酸乙酯粗品从粗品储罐1通过再沸器6进入反应釜3,经过循环加热后,通过控制一级冷凝器5温度,达到气液分离的临界点,再经过一级冷凝器5和二级冷凝器8的多次部分汽化,部分冷凝,先分离出丙二酸二乙酯,收集进入成品储罐9中,后分离出氰乙酸乙酯通过成品缓冲罐10分别进入成品储罐11、12和13中,留在反应釜3中的废渣从反应釜3的底部排入废渣罐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久而久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久而久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6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