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洋涌浪能量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6006.0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中;赵敏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中;赵敏晖 |
主分类号: | F03B13/16 | 分类号: | F03B13/1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五***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涌浪 能量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收集装置,特别是一种海洋涌浪能量收集装置,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新能源的寻找和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生存的大自然中,很多自然现象都能产生极大的能量,如何把这些能量转换为己用,成为目前能源科技的发展目标。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百分之七十是被海水覆盖的,而海水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波浪能。目前人们对涌浪能量的利用率是十分低下的,导致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白白浪费,一旦能将这些能量加以利用,将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因此有必要研制并开发能够将海洋涌浪能收集而加以利用的设备或装置,让其为人类造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涌浪能量收集装置,以将海洋涌浪能收集起来而加以利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海洋涌浪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其内带空腔、其上设工质进、出口的缸体,设于缸体空腔内的活塞及其活塞杆,活塞杆上端穿过缸体与外部的浮体相连接,缸体上的工质进、出口与其上带单向阀的工质输入、输出管相连,以便通过浮体的上下移动,带动缸体内的活塞上下移动,从而使缸体空腔一侧的工质被压缩增压后经单向阀排至工质输出管中送出,同时缸体空腔另一侧则通过工质输入管进入减压后的工质,如此循环,即可将海洋涌浪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送出。
所述活塞上方的缸体空腔上设有工质进口一和工质出口一,且工质进口一和工质出口一分别通过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与工质输入管和工质输出管相连接,以便缸体空腔上部的工质能在活塞上升时被压缩增压而排出空腔,或者在活塞下降时而进入空腔。
所述活塞下方的缸体空腔上设有工质进口二和工质出口二,且工质进口二和工质出口二分别通过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与工质输入管和工质输出管相连接,以便缸体空腔下部的工质能在活塞下降时被压缩增压而排出空腔,或者在活塞上升时而进入空腔。
所述活塞上方的缸体空腔上设有工质出口一,活塞上方的中空活塞杆上设有工质进口三,且工质进口三和工质出口一分别通过单向阀五和单向阀二与工质输入管即中空活塞杆和工质输出管相连接,以便缸体空腔上部的工质能在活塞上升时被压缩增压而排出空腔,或者在活塞下降时而进入空腔。
所述活塞下方的缸体空腔上设有工质出口二,活塞下方的中空活塞杆上设有工质进口四,且工质进口四和工质出口二分别通过单向阀六和单向阀四与工质输入管即中空活塞杆和工质输出管相连接,以便缸体空腔下部的工质能在活塞下降时被压缩增压而排出空腔,或者在活塞上升时而进入空腔。
所述浮体可设为浮球、或者浮筒、或者浮囊。
所述与缸体工质进、出口相连的工质输入、输出管外端分别与工质增压罐、工质储存罐相连,以储存增压后的工质而向外输送动力工质,或者将常规工质送入缸体空腔中增压。
所述工质为液体工质或者气体工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充分利用浮体随海洋涌浪而产生的机械能,对缸体内的工质进行增压后,送工质增压罐储存备用,或者直接向外提供动力工质,从而完成海洋涌浪能与机械能的转换,让海洋涌浪能为人类造福,不仅高效率地应用了海洋涌浪能,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实为一理想的新能源利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中;赵敏晖,未经张志中;赵敏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6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标识电杆
- 下一篇:宅舍一体式空间综合利用日光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