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边坡加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4209.6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2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广强;吴能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坡加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加筋结构,具体是指一种将筋材埋入边坡土体中使得边坡保持稳定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如公路、铁路、水利、海洋等工程,保持边坡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边坡稳定的措施有很多,修建挡土墙和锚杆等,其中加筋土挡土墙和加筋边坡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该类方法中,筋材一般与墙前面板连接支挡墙后边坡土体压力或直接将筋材埋入土体中,前者需要钢筋混凝土面板,施工相对繁琐;后者有的将筋材直接平铺在土体中,有的将筋材端部弯曲折回,直接平铺和简单弯曲,其稳定性较差,在高大边坡或土体密实度较差时,水平变形可能较大,影响到边坡整理稳定性。鉴于此,在传统加筋土挡墙和加筋边坡的基础上,开发一种筋材更加稳定且施工简单的装置与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且稳定性良好的边坡加筋结构,该边坡加筋结构可避免传统的边坡加筋方式施工复杂或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边坡加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加筋结构由若干层单层体依次水平叠置构成,各层单层体相对其下面一层的单层体往后方错位,所述单层体包括有筋材和铺设在筋材表面上的土体。
上述筋材的端部填设有一长条土体,筋材端部绕长条土体回卷起并使其端部通过尼龙绳与筋材绑接。
上述筋材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是用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经热塑或模压而成的二维网格状或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立体网格屏栅,当作为土木工程使用时,称为土工格栅。
上述各层单层体往后方错位形成的坡面栽种有草种。
本发明充分利用筋材卷起的土体形成一面板,支挡填土水平压力,利用筋材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平衡填土滑动体下滑力,利用筋材的孔洞撒播种植草种,起到绿化防止日晒的作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边坡加筋结构用于支挡边坡,其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且稳定性良好的特性,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海洋等边坡工程,为边坡土体支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边坡加筋结构,所述边坡加筋结构由若干层单层体依次水平叠置构成,各层单层体相对其下面一层的单层体往后方错位,所述单层体包括有筋材1和铺设在筋材表面上的土体2。
上述筋材的端部填设有一长条土体5,筋材端部绕长条土体回卷起并使其端部通过尼龙绳3与筋材绑接。
上述筋材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是用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经热塑或模压而成的二维网格状或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立体网格屏栅,当作为土木工程使用时,称为土工格栅。
上述各层单层体往后方错位形成的坡面栽种有草种4。
本发明充分利用筋材卷起的土体形成一面板,支挡填土水平压力,利用筋材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平衡填土滑动体下滑力,利用筋材的孔洞撒播种植草种,起到绿化防止日晒的作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边坡加筋结构用于支挡边坡,其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且稳定性良好的特性,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海洋等边坡工程,为边坡土体支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具体操作方法,筋材1为土工格栅,水平铺设在地表上,在其端部位置填筑一长条土体,将筋材1端部绕长条土体卷起并将其端部与筋材1用尼龙绳3固定,然后在筋材1上部填筑厚度30-60cm的土体,并压实;在填土上面偏后方铺设另一层筋材1,同样填筑长条土体,卷起并固定筋材,如此直至施工到边坡设计高度;最后在筋材形成的坡面上撒播草种4,并浇水,草种发芽生长并覆盖坡面,绿化并防止坡面日晒。
本发明实施后具有以下显著效益:
(1)施工简单,造价低廉,施工只需铺设筋材、填筑压实填土与筋材固定等即可,相比一些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而言,成本低廉。
(2)稳定性良好,卷起填土的筋材相当于挡土墙的面板,支挡墙后土体压力,筋材与填土之间的良好摩擦力平衡边坡下滑力,相比刚性挡土墙而言,该挡土墙属于柔性挡土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坡面绿化,草种生长后在坡面上形成一条绿色的覆盖面,避免传统挡土墙墙面色调单一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4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