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托辊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4034.9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崔亚仲;李占宇;吴美丽;王嘉鑫;张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的托辊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中用量最大的部件,用于支撑输送带和物料的重量。托辊的性能好坏、寿命长短、旋转阻力的大小对带式输送机的影响非常大。如图1A所示,托辊为长条圆桶形,中心设有轴2′,轴2′的两端安装有轴承3′,轴承3′通过密封装置1′来完成封装,密封装置1′套设在轴2′的端面上。
如图1B所示,现有托辊的密封装置1′安装在轴承座31′与轴2′之间,用于密封轴承3′。密封装置′包括内迷宫密封件11′、外迷宫密封件12′、密封件13′和防护盖16′,内、外迷宫密封件(11′、12′)外套设有截面两端为S形的密封件13′,密封件13′外覆盖防护盖16′,密封件13′与外迷宫密封件12′之间形成一个污染物积存区15′,密封件13′与防护盖16′的中部之间形成另一个污染物积存区15′,密封件13′与防护盖16′的外沿之间形成开口间隙14′。
托辊在使用时,轴2′与外迷宫密封件12′和防护盖16′过盈配合。因此,外迷宫密封件12′和防护盖16′相对于轴2′静止不动,内迷宫密封件11′和密封件13′相对于轴2′、外迷宫密封件12′和防护盖16′转动。所以内迷宫密封件11′和密封件13′形成一组转动组件,外迷宫密封件12′和防护盖16′形成一组静止组件,转动组件与静止组件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间隙以保持顺畅的相对转动,例如开口间隙14′。由于开口间隙14′与外界环境相通,使用时一些水和煤尘等污染物会通过开口间隙14′进入到密封装置1′中。污染物通过托辊自身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存储在污染物积存区 15′内,不至于污染轴承3′,以此来保证轴承3′的使用寿命。
但是这样的做法最终导致污染物积存区15′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又由于密封件13′相对于外迷宫密封件12′和防护盖16′转动,密封件13′与外迷宫密封件12′和防护盖16′之间的污染物积存区15′中的污染物越多,转动时产生的旋转阻力就越大。再者,污染物与锂基润滑脂长时间混合在一起,也会污染轴承的润滑,降低轴承和托辊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降低旋转阻力的托辊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托辊密封装置,包括收容在轴承座中内迷宫密封圈、外迷宫密封圈,与轴过盈配合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所述轴承座之间形成开口间隙,所述内迷宫密封圈与所述轴过盈配合,所述外迷宫密封圈与所述轴承座过盈配合;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外迷宫密封圈之间设有与所述外迷宫密封圈过盈配合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防护盖的内壁形成轴向微隙;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外迷宫密封圈之间形成第一污染物积存区,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第二污染物积存区。
优选地,所述外迷宫密封圈的小径端沿轴向朝向所述防护盖伸出一直筒;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直筒轴向过盈配合的第一圆筒,和与所述第一圆筒的端面连接的第一圆锥面,所述第一圆锥面的边缘与所述防护盖的内壁形成第一轴向微隙,所述第一圆锥面与所述第一圆筒相交处朝向所述外迷宫密封圈的一侧形成第一污染物积存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直筒轴向过盈配合的第二圆筒,和与所述第二圆筒的端面连接的第二圆锥面,所述第二圆锥面的边缘与所述防护盖的内壁形成第二轴向微隙,所述第二圆锥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相交处朝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形成第二污染物积存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完全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轴过盈配合的隔离套,所述隔离套的一端抵 靠所述内迷宫密封圈,所述隔离套的另一端抵靠所述防护盖。
优选地,所述轴向微隙的宽度为0.5-1mm,所述开口间隙的宽度为所述轴向微隙宽度的2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利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形成第一污染物积存区和第二污染物积存区。当污染物进入到开口间隙后,先进入到第一污染物积存区,而不容易进入到轴向微隙当中,第一污染物积存区中的污染物也会随着托辊自身旋转的离心力被排出,从而有效地控制污染物进入到迷宫密封圈中。即使污染物通过了轴向微隙进入第二污染物积存区,将被收集储存在这里,进一步控制进入到迷宫密封圈中。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的托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托辊密封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4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