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程考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2775.3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8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沐润志;张洪波;李恒;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考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了一种远程考勤系统,属于信息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有很多流动性较强的工作(比如电力施工场所),通常远离总部,信息环境简陋,不便于连接互联网。若要考核流动工作队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理位置,且对流动施工人员进行考勤,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时间考勤评定,但这会因人为因素导致考勤记录不真实,难免会导致人员工作散漫,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考勤系统,采用GPS/GSM技术及单片机应用技术,通过现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实现打卡、数据传送的综合功能,同时受限较小,使用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远程考勤系统包括服务器和远程考勤机;服务器包括PC机1与GSM通信模块 I2,GSM通信模块 I2通过串口与PC1相连;远程考勤机包括主单片机3、从单片机4、LCD液晶显示模块5、指纹打卡机6、GPS定位模块7和GSM通信模块Ⅱ8;LCD液晶显示模块5通过主单片机3的I/O相连,指纹打卡机6、GPS定位模块7分别与主单片机3的串口相连;主单片机3通过I/O与从单片机4连接,GSM通信模块Ⅱ8与从单片机4的串口相连;服务器和远程考勤机通过GSM通信模块I2和GSM通信模块Ⅱ8实现数据的通信连接。
PC机1上装有数据库及考勤前台应用程序,用于对本地和远程考勤机传来的考勤数据进行统计管理;指纹打卡机6自带有键盘,并具有存储数据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GPS/GSM技术及单片机应用技术,通过现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实现打卡、数据传送的综合功能,同时受限较小,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中:1-PC机、2-GSM通信模块I、3-主单片机、4-从单片机、5-LCD液晶显示模块、6-指纹打卡机、7-GPS定位模块、8-GSM通信模块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远程考勤系统包括服务器和远程考勤机;服务器包括PC机1与GSM通信模块I2,GSM通信模块I2通过串口与PC1相连;远程考勤机包括主单片机3、从单片机4、LCD液晶显示模块5、指纹打卡机6、GPS定位模块7和GSM通信模块Ⅱ8;LCD液晶显示模块5通过主单片机3的I/O相连,指纹打卡机6、GPS定位模块7分别与主单片机3的串口相连;主单片机3通过I/O与从单片机4连接,GSM通信模块8与从单片机4的串口相连;服务器和远程考勤机通过GSM通信模块I2和GSM通信模块Ⅱ8实现数据的通信连接。
PC机1上装有数据库及考勤前台应用程序,用于对本地和远程考勤机传来的考勤数据进行统计管理;指纹打卡机7自带有键盘,并具有存储数据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远程考勤机由专人管理,服务器端装有考勤前台应用程序及后台数据库,只允许获得许可的人员对数据进行管理,服务器负责考勤信息的管理,在打卡前已给指纹打卡机录入需要打卡的人员指纹信息。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搭建服务器。需要在服务器通过串口连接GSM通信模块I2,用于接收远程考勤机发来的短消息;还需要安装相关程序,由管理员通过身份验证运行专用程序,对短消息进行解析及存储管理;
第二步:流动管理人员启动远程考勤机,考勤机启动内置的程序,与远程服务器通过GSM网络进行握手连接及身份验证,完成后在LCD液晶显示模块5上显示就绪信息,准备接受员工打卡。
第三步:考勤机在运行过程中,可从服务器接收公告、通知并通过GPS模块8获取的地理位置及时间信息,显示在LCD液晶显示模块5上供工作人员进行阅览。
第四步:在工作开始前,员工使用自己的指纹靠近远程考勤机的指纹打卡机7,指纹打卡机6读出员工的编号,并记录当前由GPS模块7获取的地理信息存入存储器中,考勤机的LCD液晶显示模块5显示提示信息。
第五步:下一位员工打卡时,重复步骤第四步。
第六步:下班刷卡时,员工再次使用指纹靠近远程考勤机的指纹打卡机6,考勤机记录员工编号、打卡时所处的GPS地理位置及时间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2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