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光纤双向传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2413.4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2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恭志;刘湘容;镇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4B1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双向 传输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单光纤双向传输光收发一体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收发一体模块的单光纤双向传输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单光纤双向传输组件(Bidirectional Optical Sub-Assembly,简称BOSA组件),包括:一同轴光发射组件TOSA(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一同轴光接收组件ROSA (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一单光纤和一45°WDM滤波片,TOSA与单光纤呈相对设置形成一水平轴,45°WDM滤波片位于两者之间,ROSA位于水平轴一侧,使TOSA发射的高速率第一光信号λ1经45°WDM滤波片透射后由单光纤输出,同时由单光纤输入的第二光信号λ2经由45°WDM滤波片反射后由ROSA接收,从而实现单光纤的双向传输功能。由于该结构中的TOSA的激光器LD的监视二极管MPD阳极和接地GND共用同一管脚,导致激光器 LD管芯对静电释放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比较敏感,使监视二极管MPD比较容易受到静电释放ESD的损伤,导致高速率单光纤双向传输光收发一体组件工作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较好的单光纤双向传输组件。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光纤双向传输组件,包括:一金属组件座体,一同轴光发射装置、一同轴光接收装置、一单光纤和一45°WDM滤波片,所述同轴光发射装置与单光纤呈相对设置形成一水平轴,所述45°WDM滤波片位于两者之间的水平轴上,所述同轴光接收装置位于水平轴一侧,所述同轴光发射装置包括:一激光器管芯、一金属管芯固定套、一陶瓷静电隔离环、一金属套筒和一金属轴向调节环,所述金属管芯固定套包括:其内设有一与激光器管芯相适配的中心孔;其外设有一凸台和一与所述陶瓷静电隔离环呈压配连接的固定套管,所述陶瓷静电隔离环的长度至少大于固定套管长度0.2mm向外延伸;所述金属套筒设有第一、第二端面,其第一端面通过金属轴向调节环与所述金属组件座体激光焊固定,其第二端面由所述陶瓷静电隔离环的延伸端压配插入所述金属套筒内,插入时第二端面与凸台端面保持间距d值至少0.2mm。
还包括一光隔离器,该隔离器位于所述45°WDM滤波片与同轴光发射装置之间的水平轴上。
所述同轴光接收装置包括:一光接收器管芯、一0°WDM滤波片和一半球透镜。
所述激光器管芯发射光轴与水平轴成θ夹角。
所述θ夹角为2.78°。
由于上述结构中同轴光发射装置采用了陶瓷静电隔离环,其前后两端分别与金属管芯固定套、金属套筒保持至少0.2mm的间距,能够进行有效的静电隔离,防止高速率激光器管芯对静电释放ESD敏感,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单光纤双向传输组件的抗静电释放能力,提高整个组件的工作可靠性。同时,上述结构中同轴光接收装置设置了0°WDM滤波片以及半球透镜,提高了工作波段光信号的透射率,同时有效的隔离了非工作波段光信号,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单光纤双向传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金属管芯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2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排水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电子体重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