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筒状蟹类养殖遮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2033.0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8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蒋科技;张凤英;宋炜;马凌波;于忠利;乔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状 养殖 遮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筒状蟹类养殖遮蔽装置。
背景技术
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之一,以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大众喜爱。但由于蟹是一种习性凶猛的动物,养殖过程中残杀率高,尤其是在蜕壳时极易受到其他个体的攻击,从而感染病菌,存活率较低,养殖难度较大。如国内常见的海水养殖品种青蟹和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下蟹类的养殖成活率在10%-20%,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蟹类相互残杀现象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筒状蟹类养殖遮蔽装置,能够解决蟹类养殖过程中的相互残杀问题,降低了蟹类相互残杀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因相互残杀受伤而感染病害的危险,从而显著提高蟹类养殖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圆筒状蟹类养殖遮蔽装置,包括网片、夹持装置,所述的网片一侧弯卷成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另一侧自然伸展,所述的网片圆筒部分与伸展部分的结合处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的网片上分布有小孔。
所述的网片在不受外力约束时具有保持平直伸展的弹性。
所述的网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所述的夹持装置为夹子。
所述的小孔在网片上均匀分布。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蟹类养殖过程中的相互残杀问题,降低了蟹类相互残杀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因相互残杀受伤而感染病害的危险,从而显著提高蟹类养殖的成活率,装置结构合理且简洁、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圆筒部分2.伸展部分3.夹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网片、夹持装置,所述的网片一侧弯卷成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另一侧自然伸展,所述的网片圆筒部分1与伸展部分2的结合处设有夹持装置3,所述的网片上分布有小孔。
所述的网片在不受外力约束时具有保持平直伸展的弹性。
所述的网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所述的夹持装置3为夹子。
所述的小孔在网片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网片的圆筒部分1孔径调节至适当大小,然后用夹子夹在圆筒部分1和伸展部分2的结合处,从而固定住圆筒部分1,使其孔径不再发生变化。将调节好的遮蔽装置放入养殖池内,相应大小的蟹就可以爬入其圆筒部分1的内部,用于休息时的隐蔽或作为蜕壳时的防护所,从而躲开其他个体的残杀,提高存活率。通过大量使用本装置,可以提高整个养殖池内蟹类的成活率,有利于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可用于蟹类的养殖生产或科学研究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2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