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物采集称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1415.1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2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耿季军;汪建平;陆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季军 |
主分类号: | G01G13/00 | 分类号: | G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采集 称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颗粒物采集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粮食散装库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等企业或个体户在粮食流通时均涉及粮食存放、运输、装车等环节。通常采用二种方式来处理,一是袋装方式,由人力装袋,搬运装车,卸载折袋,而人力费用、袋子的费用不低。拆下的破损袋子又不能重复利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二是采用扒谷机和皮带运输机的方式来实现存放、运输、装车的工作,而扒谷机会造成谷物的破损,且需要几台皮带运输机相互配合,才能进行长距离的运输,堆放和装车工作,同时由于皮带运输机电源线很长,拖放困难,也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皮带运输机较重,移动全靠人力,费时费力,工作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物采集称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颗粒物采集称重系统,其包括:用于采集颗粒物的吸嘴、与吸嘴相连通且收集颗粒物并称重的称重罐、设置在称重罐一侧且相互连通的除尘罐、与除尘罐相连通并提供吸力的风机、向风机提供动力的动力部、与风机、称重罐底部均连通的出料管、以及控制风机和称重罐工作的控制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称重罐内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相连且防尘防水的称重传感器,且其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颗粒下降至出料管输出的控制阀。
所述风机为罗茨风机,而所述动力部为柴油机或电动机。
其进一步包括至少支撑称重罐的一支撑板上,该支撑板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若干个轮子。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个高效可靠方便的自动化粮食采集称重输送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运输方法和系统存在的问题,省时省力,简单便捷。当然也可以完成类似散装颗粒流通环节的采集称重输送任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物采集称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其中颗粒物可以为粮食、沙粒等固体物,其包括用于采集颗粒物的吸嘴10、与吸嘴10相连通且收集颗粒物并称重的称重罐20、设置在称重罐20一侧且相互连通的除尘罐30、与除尘罐30相连通并提供吸力的风机40、向风机40提供动力的动力部50、与风机40、称重罐20底部均连通的出料管60、以及控制风机40和称重罐20工作的控制装置。其中称重罐20内设置有防尘防水并与控制装置电性相连的称重传感器,风机40为罗茨风机,动力部50为柴油机或电动机。称重罐2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颗粒下降至出料管60的控制阀22。
为便于整体移动,称重罐20、动力部50、风机40、和出料管60设置在一支撑板70上,该支撑板70的底部可进一步设置有若干个轮子72,以便整体快速移动。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吊装在一辆轻型载重汽车80上或其他动力移动载体上,可以方便的靠近粮堆,通过风机40产生吸力,使得吸嘴10不断地吸取粮食等颗粒物。当称重罐20装满后,风机40停止工作,通过称重传感器进行称重,记录下净重,并存在控制装置。然后通过控制装置驱动风机40工作,并打开控制阀22,称重罐20内的颗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出料管60,然后被风机40所输出的气流输送到指定的地方;当然也可以直接靠近准备运输粮食车辆,用气力输送的方式直接装车。本实用新型的采集输送能力,对固气比较小的稻谷采集输送能力达到每小时30吨,其它如玉米,小麦,大豆等的输送能力会更高。经过多次的称重过程直到运输粮食车辆装满,称重传感器打印出几次净重累计值。完成了此次采集,称重,装载的任务。省时省力,简单便捷。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季军,未经耿季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1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