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伸缩馈线外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1090.7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2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符祥煌;普彪;邓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H01Q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馈线 外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馈线外罩。
【背景技术】
馈线外罩用于将安装在室外的天线产品的馈线收纳在外罩内,以便达到隐蔽馈线的目的,进而减小居民对具有辐射危害的天线产品的抵触心理。
由于各个站点环境错综复杂,在现场安装馈线外罩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测量误差和安装误差会给馈线外罩的安装带来很大的难度,馈线外罩配装能力不足,不足以面对错综复杂的站点环境。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馈线外罩,以便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馈线外罩,其长度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从而可以弥补测量误差和安装误差带来的安装困难,进而可以适用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站点环境。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伸缩馈线外罩,包括第一罩体、可伸缩地套设在第一罩体内的第二罩体及安装在第一罩体内的馈线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由于可伸缩馈线外罩包括第一罩体及可相对于第一罩体伸缩的第二罩体,因此,当站点环境存在尺寸测量误差和/或安装误差带来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罩体相对于第一罩体的长度而弥补以上测量误差或安装误差,进而确保馈线外罩的正常安装,最终实现了将馈线隐蔽在馈线外罩内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伸缩馈线外罩的立体结构图;
图2展示了图1所示的可伸缩馈线外罩的立体分解图;
图3A展示了图1-2所示的可伸缩馈线外罩的第一罩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3B展示了图3A所示的第一罩体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局部立体图;
图3C展示了图3A所示的第一罩体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局部立体图;
图4A展示了图1-2所示的可伸缩馈线外罩的第二罩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B展示了图4A所示的第二罩体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局部立体图;及
图5展示了图1-2所示的可伸缩馈线外罩的馈线夹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括而言,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可以伸缩,因此,当站点环境存在尺寸测量误差和/或安装误差带来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罩体相对于第一罩体的长度而弥补以上测量误差或安装误差,进而确保馈线外罩的正常安装,最终实现了将馈线隐蔽在馈线外罩内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可伸缩馈线外罩100包括第一罩体10、可伸缩地套设在第一罩体10内的第二罩体20及安装在第一罩体10内的馈线夹30。
参考图2及图3A-3C,所述第一罩体10包括由第一底壁12及位于第一底壁12前后两侧的两个第一侧壁14构成的第一底壳102及与两个第一侧壁14扣合以便将所述第一底壳102遮罩起来的第一盖板16。
参考图2及图4A-4B,所述第二罩体20包括由第二底壁22及位于第二底壁22前后两侧的两个第二侧壁24构成的第二底壳202及与两个第二底壁22扣合以便将所述第二底壳202遮罩起来的第二盖板26。
所述第二罩体20设置在第一罩体10的第一底壳102与第一盖板16所限定的空间内,并且所述第二底壳202滑动设置在第一底壳102上。
所述馈线夹30固定在第一罩体10的第一底壳102的第一底壁12上。
天线的馈线(图未示)穿过馈线夹30并且伸入第一罩体10和第二罩体20内;同时,馈线的一部分由馈线夹30夹紧。
当站点环境存在尺寸测量误差和/或安装误差带来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罩体20相对于第一罩体10的长度而将馈线的所有部分均遮盖起来,从而弥补了以上测量误差或安装误差,确保馈线外罩100的正常安装,最终实现了将馈线隐蔽在馈线外罩100内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罩体10的底壳102的第一底壁12上开设有沿着第二罩体20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22;所述第二罩体20的第二底壳202的第二底壁22的底面上形成朝下延伸的导向柱222;所述导向柱222设置在所述导向槽122内。通过两者的配合,可以确保第二罩体20滑行时的方向性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1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气保焊转换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潜水器水液压系统